中国汽车产业正在迎来飞速发展,其势头已经让老外觉得担心。而在最近的会议中,就有11名代表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这里面以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的建议最为引人注目,他提出推动飞行汽车应用以及探索限定场景无人驾驶法规。
其实何小鹏提出的这两个方案中,第一个飞行汽车应用绝对是有私心的。我记得小鹏汽车是第一个推出飞行汽车的吧,那应该是在两年以前的事情,只是现在,我们已经听不到多少小鹏飞行汽车的消息了。
飞行汽车的技术实际上并不复杂,最主要的问题是飞行汽车一旦诞生,必然会对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带来严重的压力。现在欧美各国都在想办法研究飞行汽车,我国也研发了海陆两空飞行汽车,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只是飞行汽车如果想要进行进一步应用的话,必须要解决航空管理的限制过多问题,否则万一不小心飞到哪个不该去的地方,一炮被人家给打下来,那可就麻烦大了。
小鹏希望能够对驾驶员资质,可飞行空域和管理方面都进行改革,并将低空空域向民众放开,以及建立统一的监管指挥平台。
至于在限定场景探索无人驾驶法规的情况,何小鹏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进一步普及自动驾驶的应用。
比如晚上汽车可以自己寻找充电桩充电,实现从人开着车找充电桩变成了车自己找充电桩。既可以充分利用夜间低风电力,又可以节约车主的时间。
小鹏的理想是好的,只是我还是有些担忧,假如真要放开汽车夜间无人驾驶的限制,就意味着夜间会有大量无人驾驶汽车行驶在马路上。而这些汽车到底有没有足够的无人驾驶能力还尚未可知,万一撞到人,这该算是谁的?
有些厂家财大气粗,会承诺,如果是我们自动驾驶汽车撞到的人,那所有损失都由我们厂家来承担。这话听起来很敢负责任,可问题是厂家财大气粗,赔得起这个钱。只要能快速将自动驾驶系统测试出来,出多少交通事故都无所谓。但对于被撞的行人来说,一条命可是人家的全部。
如果厂家真要决心研发自动驾驶汽车,那就不能用钱去换别人的生命安全,那还不如这样承诺:假如我们的自动驾驶汽车在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导致行人受到伤害。那么将这辆车派到路上的人以及在往上的指挥者,也将自愿受到同样的伤害,如此一来才会让行人放心。
另外,车子找到充电桩之后又该如何进行充电?目前汽车充电还是需要人来进行,难不成到了充电桩之后再打个电话给主人,让主人过来捅充电口吗?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