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企业的舆论风险排查只是315前才有必要做吗?

伴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媒体传播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舆论危机的发展机制也随之发生了变化,315前对企业进行舆论风险排查的必要性开始受到质疑。

过去,企业面临的舆论危机往往是媒体发现危机后发起的,然后通过媒体渠道到达公众。公众通过媒体后续报道参与讨论,媒体会设置话题来引导舆论的整体走向。

这是一种链式危机发展模式。媒体是舆论危机的起源,也是传播链接的中心。它驱动的舆论传播围绕其设定的话题不断推进,许多小的传播链接会在一个明确的传播主链接上分枝。但整体舆论还是掌握在媒体手中,规划明显,传播速度相对较慢。

如今,除了传统的发展模式,企业面临的舆论危机也会遇到更多的情况:个人通过社交媒体账号发布相关负面,引起公众的围观和热烈讨论。同时,更多的个人或自媒体账号会试图挖掘出更多类似的负面,舆论也会被一波又一波地推高,成为社会热点。随后,权威媒体会跟进报道,尝试设置话题,但自媒体会继续参与传播,与权威媒体抢夺话语权或相互配合,继续推动公众舆论走热。舆论可能会平息,直到官方机构介入为事件盖棺定论。

新的危机发展模式是一种网络模式。在舆论危机的演变过程中,它是分散的,有小的关键节点。这些节点是个人或自媒体,传播链接不断分裂,相互交叉,积累了对品牌的巨大伤害。在传播过程中,有些节点可以带节奏,但整个过程并不完全可控,传播速度极快。

在传统的集中式舆情危机演变模式中,企业可以通过设置话题来阻挡信源而不发声或控制演变过程,从而缩短危机的持续时间,减少造成的伤害。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有效的舆情危机控制模式。因此,有能力的企业必须采取措施,在315之前检查舆情风险。

然而,在分散的新型舆论危机演变模式下,企业很难准确地发现舆论从哪里开始,什么时候开始,企业也很难控制传播过程中的所有关键节点,很难有效控制舆论的持续时间、突变方向和危害。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是否应该在315前提前检查舆论风险?

之前有朋友跟我讨论过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企业有必要在315之前提前检查风险,但要扩大检查风险的范围,不仅要检查舆论风险,还要检查内部运营风险和外部合作风险,同时要加强实时风险监测。

首先,传统媒体的舆论风险并没有消失,而是与新的舆论发展模式深度融合。媒体会议是舆论危机的起源,也是传播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一旦来自媒体的舆论风险演变成危机,其强度和对品牌的伤害就会更大。

这是因为媒体无疑是捕捉敏感话题、深入挖掘信息价值、设置话题等方面的专家。一旦策划了品牌的负面专题报道,舆论风险爆发的初始力量就是巨大的,然后通过新的网络传播模式和媒体继续放大危机能力作为关键节点或主要链接,传播速度和伤害难以估量。

因此,有能力的企业应在315之前进行媒体舆论风险调查,但调查的对象范围应扩大到相关传统媒体和自媒体(其传播专业性和制造危机的能力不亚于传统媒体),具体调查对象应根据企业的具体业务和潜在风险情况确定。

其次,分散的舆论危机发展模式具有随机性的特点,这可能是由任何人、媒体或媒体发布的消息引起的。风险可能来自企业管理的任何一个环节,这使得企业预测舆论风险变得更加困难。

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完美。即使企业对自己的道德要求极高,管理制度极其完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仍有可能发生遗漏、矛盾和冲突,导致风险萌芽。这些风险在平时不会马上演变成危机,可以给企业足够的反应时间和缓冲空间得到妥善处理。然而,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期前后,舆论密切关注任何麻烦。一旦风险被舆论曝光,很容易演变成危机,给企业处理风险和控制危机带来巨大困难。

当媒体收到报道材料时,已经发生了疏漏、矛盾和冲突,已经递给了舆论的第一个小火焰。企业最好不要出现第一个火焰。如果能防患于未然,尽量把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当然是每个企业都喜欢看到的,这绝不是调查媒体舆论风险可以解决的问题。

因此,如果企业能够在315之前全面调查内部运营风险和外部合作风险,那就再好不过了:严格检查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加强管理,消除隐患,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加强与供应商、经销商等合作伙伴的沟通和合作,尽量要求他们消除隐患,或者制定相应的计划,严格控制外部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

但这需要投入巨大的资源,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对外合作伙伴的控制水平有很高的要求。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成功经营,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水平和自己的能力和资源量力而行。

如果“防患于未然”难以实施,那么企业能做的就是“未雨绸缪,闻风而动”,制定处置隐患风险的计划,实时监控风险。一旦发生风险,应立即启动计划进行处置。需要指出的是,实时监测风险不仅仅是对舆论风险的监测,还包括对内部运营风险和外部合作风险的监测。这就要求企业的危机管理体系在315左右高效运行,尤其是生产部门、销售部门、服务部门、市场部门、公关部门等。,具有严格的内部预警系统、舆情监测处理系统和风险监测系统。

事实上,企业不仅要进一步加强IPO、M&A重组等在315特殊时期对业务发展意义重大的时期的危机控制工作:提前全面排查风险,积极消除隐患,制定危机处置计划,保持危机管理体系高效运行。即使真的遇到危机,也可以妥善处理,尽量减少伤害。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PTY91B2DtiVyzc66EgOQ38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