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一个案例:
领导把一个项目交给了部门的小H负责,快到时间节点了,小H催大家尽快提交自己负责的内容部分,还在工作群里公开@了另一位同事,督促完成这项工作的内容。
结果那位被@的同事很不爽,直接跟小H说:“你有什么事不能私信跟我说吗?在群里@我是什么意思?要让领导觉得你工作很积极吗?那我把你的微信删了,咱们以后有什么事就在群里联系吧”,两人还为此吵了一架。
可以说,微信群的出现,不仅改变了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工作方式。现在很多公司都把微信当成了沟通工具,遇到需要协同解决的问题,负责人都习惯性地拉一个群,在群里一起商讨。
但很多人喜欢在群里@其他同事,这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
看似是一个不起眼的举动,却成了很多职场人的噩梦,在工作群中,小小的@却有着大大的门道。
花式@,更像是一种勤奋绑架
之前跟朋友在聊天的时候,发现他不停地翻看手机,一边看还一边叨念:“现在这工作群太多了,一会没看都不知道有什么事。”
这位朋友后来说自己的工作群差不多有30多个,打开微信界面,就发现自己被各种群花式@,随手点开一个群,“请回复”“请查收”之类的信息接连不断。
建群的初衷是为了方便工作,但从实际体验而言,很多人觉得这反倒成为了一种负担。
随时查看手机,及时回复,已成为不少职场人的第一生存法则,但要做到并不容易。
他还要把每个群都看一遍,逐一回复,@自己的还要把反馈内容发到群里,再@回对方。
有的领导喜欢把这种群里的反馈看成是一种工作态度的体现。
以前常说道德绑架,就是说人们以道德的名义,利用过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标准要求、胁迫或攻击别人并左右其行为。
或许微信工作群的出现,造成了一种“勤奋绑架”:这种勤奋的标准就是要时刻盯着工作群,随时附和领导,立刻回复上级指示。
别人@来了,还要有针对性地把任务完成再@回去。这种指尖上的走秀,反而占用了更多开展实际工作的时间。
你需要知道的日常工作沟通生存守则
微信群沟通,应该这样做
在群里讨论事情,轮流发表观点,不要刷屏。
为了工作方便和准确无误,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要使用语音,尽量打字。
第一句话就反映主题,发送的内容简洁明了,减少信息往来次数。
如果内容非常多,应分成多条发送,最好分点阐述。
领导在群里布置工作,员工应该及时回复“收到”、“好的”,随后应该主动回复完成该项工作的时间节点和方案等。
微信群沟通,最好不要这样做
х领导通过微信交代工作,员工就回复一个“嗯”字,非常敷衍。
х在群里不停@某个人,责备对方为什么不及时回复。
х对于一些涉及工作秘密的内容,肆意截图发送给他人。
х在群里发一些奇怪、不雅的表情。
电话沟通,应该这样做
尽量在上班时间完成,休息时间不要打电话,特别是中午的休息时间。
语气语调很重要,要体现热情积极向上的状态。
尽量少说”嗯”、“啊”、“哦”,建议用“是的”、“好的”、“明白”等词语代替。
沟通过程中对对方表达的意思进行及时反馈,如“您说的是不是这个意思……”,“再和您确认一下”,可以提高电话沟通效率。
讲完就挂电话是相当没礼貌的事情,结束交谈时,客气地讲一声“再见”等。
如果是和领导打电话,要等领导先挂电话。
电话沟通,最好不要这样做
х接起电话直接讲事情,不先自报家门。
х在十分嘈杂的环境中打电话。
х长篇大论,一个电话打半小时,占用对方大量时间。
当面沟通,应该这样做
向领导请示,最好当面沟通,不要通过电话或微信。
和领导汇报工作,要带着方案去,应该给领导选择题,而不是给问答题,等着领导给解决方案。
彼此之间要真诚,说话有条不紊,不卑不亢。
当面沟通,最好不要这样做
х滔滔不绝讲述自己的观点,不停地打断别人说话。
х在交流过程中十分情绪化,比如说“你怎么这么不愿意配合啊”之类的话,只是宣泄情绪,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职场上的良好沟通
真的很重要!
千万不要做“职场巨婴”
凡事只想着自己
丝毫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真诚的沟通
不仅能让大家更了解彼此的想法
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使工作氛围更加和谐哦!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