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登录尝试:关注非正常工作时间的登录记录,如深夜或节假日的登录;留意来自陌生IP地址的登录尝试,尤其是频繁的失败登录后突然成功的记录,这可能暗示暴力破解攻击。
用户账户变动:检查是否有新用户账户被创建、现有账户权限被修改或删除的情况。异常的用户账户操作可能是入侵者为了获取更高权限或隐藏踪迹而进行的。
关键配置文件修改:留意系统关键配置文件(如网络配置、安全策略配置等)的修改时间和修改内容。如果发现配置文件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被更改,很可能是入侵者为了便于攻击或隐藏自身而进行的操作。
服务与进程变动:关注系统中服务和进程的启动、停止和重启情况。异常的服务启动或进程运行可能表明有恶意程序在后台运行,例如发现未知的服务或进程在服务器上运行,需要进一步调查其来源和目的。
资源异常消耗:分析服务器的CPU、内存、磁盘I/O和网络带宽等资源的使用情况。如果发现资源在短时间内被大量占用,而正常的业务活动无法解释这种消耗,可能是入侵者在进行恶意活动,如挖矿、发动DDoS攻击等。
异常访问行为:查看应用程序的访问日志,关注是否存在异常的访问请求,如频繁访问敏感页面、尝试访问不存在的资源、来自不同地理位置的大量相同请求等。这些异常行为可能表明有入侵者在试图探测应用程序的漏洞或获取敏感信息。
权限滥用:检查是否有用户绕过正常的权限验证机制,获取了超出其授权范围的访问权限。例如,普通用户尝试执行管理员级别的操作,这可能是由于应用程序存在漏洞被入侵者利用所致。
数据异常操作:分析应用程序对业务数据的操作记录,如数据的插入、更新和删除操作。如果发现大量不合理的数据修改,如将用户账户余额随意篡改、删除重要业务数据等,很可能是入侵者在窃取或破坏数据。
交易异常:对于涉及交易的业务应用程序,关注交易的金额、频率和时间等信息。异常的交易行为,如短时间内大量的小额交易或高额交易集中在非正常交易时间段,可能暗示着入侵者在进行欺诈或洗钱等活动。
流量峰值与异常流向:观察网络设备的流量记录,寻找流量的异常峰值,即短时间内流量突然大幅增加的情况。同时,关注流量的流向,是否存在大量数据流向未知的外部IP地址或特定的恶意域名,这可能是入侵者在进行数据窃取或与外部控制服务器通信。
协议异常使用:检查网络流量中各种网络协议的使用情况,是否存在不常见的协议或协议的异常使用方式。例如,正常的HTTP请求中包含了异常的参数或头部信息,可能意味着有攻击行为正在进行。
端口扫描记录:留意网络设备日志中关于端口扫描的记录,包括扫描的源IP地址、扫描的时间范围和目标端口等信息。频繁的端口扫描行为通常是入侵者在寻找服务器漏洞的前奏。
攻击特征识别:分析网络流量中是否包含已知的攻击特征,如特定的恶意代码片段、攻击请求模式等。通过识别这些攻击特征,可以快速判断是否有入侵行为发生,并确定攻击的类型和来源。
跨平台日志关联:将系统日志、应用程序日志和网络设备日志等多种来源的日志进行整合,建立统一的日志分析平台。通过关联不同来源的日志信息,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入侵事件的全貌,例如将系统登录记录与网络流量中的异常连接关联起来,确定入侵者的登录方式和攻击路径。
事件顺序梳理:按照时间顺序对日志进行分析,梳理出各个事件的先后顺序和关联关系。这有助于还原入侵事件的发生过程,确定入侵的关键节点和重要线索。例如,先发现系统配置被修改,随后出现异常的网络流量和应用程序访问记录,通过时间线分析可以推断出这些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