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全球首例无人驾驶汽车致人死亡事件,继而引发成为一场新技术舆论

在当下的汽车科技领域中,除新能源汽车备受关注外,无人驾驶技术可称得上是另一个被大力发展的“黑科技”。

在国外,一辆Uber在路试时与一名骑自行车的妇女相撞,该起事故导致了骑车妇女的死亡,这是全球首例因无人驾驶车辆导致的死亡的交通事故,显然这起事故比起闯红灯严重很多,同时也将会引起无人驾驶车辆安全性话题的大讨论。

由国外到国内,不是不会发生,而是要看对这种事件如何看待。

首批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号牌在沪发放,意味着无人驾驶在将来走入千家万户,解放双手。无人驾驶技术,被视为21世纪交通智能化的标志,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驾驶方式。

无人驾驶汽车原本是一场高科技产品的介绍大会,却被交警盯上了,不但成为一堂全民普法课,还引发了新技术之间的立法讨论。当技术创新遇上遵法守法,就这样戏剧性地碰撞出了火花。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驾驶机动车应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这也就意味着,驾驶人应为自然人。按照这一规定,无人驾驶车上路确实违法。

与此同时,法律对无人驾驶车的法律地位和行驶标准也没有界定与要求,企业在作无人车上路测试时,不能为测试车辆悬挂牌照,报批程序上也不明确,截至目前,“路测合法化”问题仍悬而未决,处于灰色地带。可以说,无人驾驶测试车辆在路权和监管层面目前均存在漏洞与缺位。

人工智能用于汽车驾驶要经历自动驾驶到无人驾驶的多个阶段,现在推出的无人驾驶汽车载客服务已经证明,人工智能已经跨越了这其中的多个阶段,即从无自动化到驾驶辅助、部分自动化、有条件自动化和完全自动化5个阶段,这后一个阶段就是无人驾驶。无人驾驶汽车甚至没有任何驾驶结构,没有方向盘、踏板、后视镜等,即使汽车出了问题,也是通过遥控的方法干预和解决。

尤为重要的是,如果法律对无人驾驶车的上路不作任何限制,那么对于路人和其他合法驾驶者来说,其生命财产安全无疑面临巨大风险。

无人驾驶汽车可以制造出来,但它们能否上路又是另一回事。因为这不仅牵涉安全,也涉及社会的兼容性,即需要以什么样的法规和管理来接纳无人驾驶汽车。这实际上提出了一个人们一直纠结但总是不能解决的问题,人工智能模拟的人脑是否等于和优于人脑,尤其是面临复杂多变,甚至瞬息万变的路况时,这也需人工智能深度“学习”。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321A0L8K5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