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入门店调研被细分成五个步骤

第一步:放下架子和客户在一起。

融入客户,就需要去市场一线了解消费者的故事,因为故事里有时间、地点、过程和情绪。

例如,和客户聊一下:您从什么地方或是用什么方式了解到这个品牌?

当顾客回答“朋友介绍”以后,进一步追问:当时您的那位朋友是怎么跟您说的?当时他是怎么描述品牌的?具体提到了哪些产品特点?

这种“品牌溯源法”,可以提取包含时空要素、决策路径和情感驱动的完整故事链。

第二步:多拉家常,一等二看三问,观察消费过程,还原消费场景,了解消费特点。

第一个问题是顾客从各个竞争品牌走过去的时候,让其停下脚步的原因是什么。

这是研究驻足诱因,即竞品环绕情况下,顾客在竞品过道中选择停留的关键刺激点(核心触点)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是停下脚步时,他最想了解的是什么。

这是研究关注焦点——顾客停留时最渴望知晓的信息是什么。

第三个问题是让其做出消费行为的理由是什么。

这是研究转化动因——最终触发消费决策的核心要素是什么,或者说,驱动顾客产生消费冲动的背后缘由又是什么。

第三步:化身为隐形观察员,追踪消费行为痕迹。

在不打扰消费者的前提下,观察消费者的购物车和购物袋,侧耳捕捉消费者选购时的自言自语或与同伴之间的交流。

实施购物篮分析法,重点观察:商品组合规律(关联购买特征)。未购商品品类(潜在需求缺口)。对话关键词(自然交流中流露的消费偏好)。可同步借鉴“货架停留时长监测法”辅助判断。

第四步:终端视觉信息采集——拍下小店的包装、价签和货架。

系统记录终端三要素:价签策略(促销标识与价格梯度)。陈列逻辑(黄金视线区商品分布)。物料触点(宣传物料与产品说明)。建议建立“终端要素档案库”进行纵向对比。

第五步:用笔记本记下被访问者的原话,不修饰受访者的原话,不添加主观的解读,不遗漏关键语气词——避免主观加工导致信息失真。

创建消费者语料库,重点收录:需求痛点原声(如“我想要...但是…”)。产品评价俚语(如“这个设计很戳我”)。决策阻碍陈述(如“担心…”)。需标注受访者特征与场景信息,便于后续进行需求聚类分析。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BXaZmO_0uJbFa_e9e1y5lA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