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CommonHTML/config.js
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做技术到底可以做到哪种地步-技术为什么越走越窄

做技术到底可以做到哪种地步-技术为什么越走越窄

作者头像
用户1410343
发布于 2018-03-27 06:26:37
发布于 2018-03-27 06:26:37
546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about云about云

尽管做技术已经有不少年头了,不管是犹犹豫豫还是坚定不移,我们走到了现在,依然走在技术这条路上。

不管我们处于何种职位,拿着哪种薪水,其实,我们会是不是的问问自己“做技术到底可以做到那种地步”,说的直白一点,其实我们很多人对技术这条路依然充满很多彷徨,不管我们的现状是多么的满意与辉煌。

最近一直招聘技术人员,见了很多求职的朋友,也和他们探讨了很多与职业发展,技术能力方面的问题,下面说下我个人的看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有很多的人总是一直在问“我搞.NET很多年了,但是感觉现在越走越窄了”。

其实“越走越窄“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开看:

市场动向:从最近的招聘和很多的朋友的举动来看,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和大数据技术,导致了很多的新人纷纷转型,而且很多做了多年技术的朋友,也跟着这股“趋势”在走,因为会认为“物以稀为贵”,会拿到不错的待遇。

我发现在我们大家都有一种“跟风”的习惯,包括我自己了。说到什么火爆,然后就大家一股脑的奔过去:很早以前,做网站很火爆,于是很多人都开始学习HTML,随便说自己懂HTML,都可以拿到不错的薪水;团购火爆,于是很多的创业者纷纷搞起团购,一时,“百团大战“;电商火爆,于是各地开始出现各种电商平台…..

一旦一片“蓝海”被搞成“红海”之后,市场就开始饱和,资源开始重新分配,其实最后依然是”82理论“:20%的人占据着80%的资源,依然会优胜劣汰,最后还是那句话”出来混的,早晚要还“。

其实又说回来,最后选择,市场是一个很大的因素,另外,就是兴趣,真的是兴趣。或许,有朋友认为这点很扯,但是越到后面,这一点尤其重要,特别是当你的待遇,职位到了某个瓶颈之后,最后阻碍自己发展的就是自己。

思维定势:说到这一点,自己也算是深有感触。自己在做.NET的时候,把自己的选择绑死在了Windows和微软技术上面,例如,为了搞负载均衡,不断的尝试Windows自带的NLB,还是用IIS的ARR(一直到IIS7才出来),在这些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而且很多的情况,都无法满足,也想过买F5之类的产品。虽然自己在Linux环境下有很多成熟的软件和产品,如HAProxy,LVS,但是一直对Linux有偏见,因为喜爱Windows。

后面进入互联网公司之后,开始发现很多的情况选需要“混搭“,例如搜素采用Solr,缓存采用Redis,Memcached,日志采用Kafaka,队列采用RabbitMq。

后来要做用户分析和推荐方面,使用了Hadoop+Mahout等。

以前自己很天真:因为很多的开源组件都是C 或者Java的,自己还尝试写一个.NET版本的,最后发现能力有限,还是“拿来主义+代码定制“。

所以,要以开放的心态去做技术,这一点算是自己的很大的体会。

画地为牢:很多人总是会拿出所谓的技术人员“30“”35“岁等理论。也有很多人提到”转型“的问题,也有很多人提出“摆脱技术”的想法。

其实我们都很担心自己的技术生涯的长短,一般而言,就我自己的经历发现,不同的阶段培养自己不同的能力。

对于我们做技术的,不是说就每天呆呆的做技术,其实技术本身就是一个技能,通过做技术,锻炼出我们做事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举个例子,我们都经学生时代,我们永远记得我们学了很多的语文,而且老师每次讲课就搞什么场景分析,我记得在小学课本中有一个篇文章“小桔灯”,冰心老人鞋的,最后有这么一句“我们都会好的”。 这句话在我们看了,就是一句安慰人的话,但是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就衍生了很多的含义:一方面告诉小女孩,她妈妈的病会好的,同时暗指了革命会胜利….

我们先不管老师的分析是多么的牵强,多么的让我们无语。后来,我们每次考试,总是有新一篇文章,让我们分析里面的很多“含义“。

其实,我们知道,学生时代的几十本语文,上千篇文章肯定不会全部出现在考试的“阅读理解“中,我们依然要学习千年不变的语文课本,其实就是在学习一种”分析的思维“,一种”举一反三“的能力。

唠叨了这么多,再说回来,我们学习技术,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技术确确实实可以做出东西,这一点很不错,比我们学习的语文课本实用;另外一方面,也是在锻炼我们的思维,如何利用技术去解决问题,有个可以生搬硬套,但是很多需要变通。

例如,我之前在为很多公司做性能优化的时候,除了掌握必要的技术知识之外,另外就是思路:如何根据现状推断出问题所在,然后确定这个问题是否真实存在,然后收集数据分析,然后给出办法。

其实我们发现:技术能力是很重要,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样重要。所以,以此类推,我们用这样的思维去破案,也可以:根据现场,找出线索,然后收集证据,然后抓嫌疑犯….

同样,医生看病也是这个思路…..

所以,很多的技术人员看中的是技术本身,没有跳出这个思维,最后看到的面就比较窄。

有朋友告诉我,他们在面试的时候分不同的层面,初级的人员,面试基本的编程知识;中级的就面试一些比较深的,偏架构,或者底层的知识;高级的,就看看他解决问题的思路,还有人品。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5-05-25,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about云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做技术到底可以做到哪种地步-技术为什么越走越窄
尽管做技术已经有不少年头了,不管是犹犹豫豫还是坚定不移,我们走到了现在,依然走在技术这条路上。 不管我们处于何种职位,拿着哪种薪水,其实,我们会是不是的问问自己“做技术到底可以做到那种地步”,说的直白一点,其实我们很多人对技术这条路依然充满很多彷徨,不管我们的现状是多么的满意与辉煌。 最近一直招聘技术人员,见了很多求职的朋友,也和他们探讨了很多与职业发展,技术能力方面的问题,下面说下我个人的看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有很多的人总是一直在问“我搞.NET很多年了,但是感觉现在越走越窄了”。 其实“越走越窄“主要
小小科
2018/05/02
6170
技术太多学不过来?教你如何越学越带劲
一个人要想不断的提升,不断的改变,需要不断的学习,当然如果你想升职加薪,同样需要学习。然而当代知识层出不穷,学的过来吗?只要方法得当,相信可以通过学习达到我们的目标。摸到了窍门,会让我们越学越带劲,那么该如何学习? About云传播的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精神。 活到老,学到老自古就有,并不是About云独有,About云只是希望能让更多人相信和传播。 活到老,学到老从古到今亦有很多圣人、古今名人身体力行。亦留下很多名言。这里为了避免让大家认为装*,简单的列举几个。 1.学无止境。——荀子 2.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3.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4.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当然还有更多的学习名言,这里不在一一列举。 学习改变了About云的成员,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才能和About云成员,会员,粉丝走在一起。 在学习方面,About云亦有所悟和所得,拿出来给大家分享,如果你也有相同的感悟或则疑问,欢迎交流和留言。 学而不忘,万学归心: 学习我们都知道应该用脑,然而随着时间的时间的推移,我们经常有句话叫做毕业后把学到的知识都还给了老师。很显然如果我们只是用脑,很多知识都会慢慢忘记的。 那么如何才能学而不忘,那就要学完之后,要有所得,要有所获,如果只是大脑记忆这不是自己的,而是别人的,只有自己获取了,这就是归心了。入心之后,当下如果有条件就可以应用,如果没条件我们亦能在条件合适的时候,自然应用。 那么学习我们就不需要用脑了吗?学习是需要用脑的,而且只有用脑之后,才能达到我们的内心。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归心。所以我们要想归心,需要经常锻炼自己,磨炼自己,越来越聪明,从而达到一遍归心。所以如果想学而不忘,就需要万学归心 零散学习的重要性: 我们平时有一种心态,那就是想大而全的去学习一项技术。这个倒是没有错的。然而由于我们已经不是学生时代,不会有专门的时间,也不会有老师给讲系统的知识。我们平时最多的时间是零碎时间,看到的零散的知识。我们总觉得大的时间,系统的知识,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有时候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当我们一旦有了假期,有了一套视频的时候,我们可能想着是假期休息,假期休息没有错的,可是我们整个假期都休息,这样我们的时间就过去了,有时候我们看着系统的知识比如整套的视频可能不怎么珍惜,而且可能走马观花似的观看或则有的可能看视频、书籍的时候就会打瞌睡。 对于已经工作的人来说,零散的时间,零散的知识,或许使我们最常遇到的。所以我们需要利用好。那么零散的知识对我们来说,可能会造成我们一些错误的认识等误解。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有部件学习的思维,当我们在利用零散时间,学习的零散的知识的时候,我们需要有组合的思维,最后我们发现,已经对某个知识【例如Spark、Flink等】已经非常熟悉。所以零散的时间学习零散的知识,不怕零散,就怕不会最后的组合和总结。 用古代阴阳哲学观诠释学习: 阴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观点,也可以说是古代哲学的基础,也是万古不变的规律。现代计算机的表达,亦是阴阳原理,我们知道计算机最底层是二进制表达的,也就是0和1。 那么我们用阴阳的观点来解释学习,阳为当面听老师讲课或则看文章,阴为课后学习,复习,琢磨。 相信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当面听完老师讲课,下课后就没下文了,又把内容还给老师了。我们阅读完文章,阅后即焚了,同样没有后面的思考。 我们学习,同样阴阳结合,才能学的更好,才不至于无效学习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提高效率很多人都想提高,而且可能一直找不到答案,但是又经常被人提到。那么怎么提高效率,有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法。如何提高效率,我们这里从中文化的角度,给大家诠释,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知行合一 2.致良知 上面两个条件是借用中华文化中圣人王阳明的学说的两个观点。下面是在提高效率方面应用。 什么是知行合一,我们很多人或许理解为知道的和行动要一致,这可以算是一种表面理解。另外一种理解,我们产生这个想法的时候,是已经在行动,产生想法是行动的开始。它对我们的当代效率的提升作用是非常大的。这不是就是我们所说的提前准备吗,提前准备是从思想的角度,而这里则是从心学的角度。 比如我们要开始一件事情,就以我们写代码为例,我们会以敲代码为工作的开始,而其实当我们产生这个代码该如何实现的想法的时候,这个工作就已经开始了。而很多人,之所以效率慢,是因为开始动手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才开始想该如何做这件事情。所以效率自然慢了。 另外一个是致良知,似乎这个跟我们提高效率,没有任何的关系? 当然致良知,有很多的解释,我们这里从提高效率的角度来诠释。当我们坐下来的时候,我们可能会产生很多的想法,这就是忘记了我们本来的良知,也就是忘记了我们的本心,而产生了一些跟本心无关的内容,俗称走神。所以不忘本心,会让我们提高效率。 系统学习、快餐学习、印随学习
用户1410343
2019/03/14
6560
聊聊我眼中的普通码农和技术大牛的区别
最近几年,IT行业中的各个群里突然流行了一个词——“大牛”。有些人因为在学术界发了很多论文而被称之为牛;有些人因为在群里努力帮助大家解决问题而被称之为大牛;有些人因为写了一本技术的书而被称之为大牛;有些人因为开源了很多技术知识二被称之为大牛;还有些人因为代码能力强被称之为大牛……今天我们不聊其他的大牛,就来聊聊那些因为代码能力强而被称之为大牛的人。
黄鸿波
2020/07/02
1.3K0
《学习的逻辑》读后感
流程思维,又可以称作全流程优化,它的定义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往往由多个流程、步骤组成,把每一个流程、步骤进行优化,做到(接近)最好,就叫作全流程优化。
freesan44
2022/04/02
8331
《学习的逻辑》读后感
用程序算法指导逗比做人生选择
每年一到要找工作的时候,我就能收到很多人给我发来的邮件,总是问我怎么选择他们的 offer,去腾讯还是去豆瓣,去外企还是去国内的企业,去创业还是去考研,来北京还是回老家,该不该去创新工场?该不该去 thoughtworks?……等等,等等。今年从 7 月份到现在,我收到并回复了 60 多封这样的邮件。我更多帮他们整理思路,帮他们明白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注:我以后不再回复类似的邮件了)。 我深深地发现,对于我国这样从小被父母和老师安排各种事情长大的人,当有一天,父母和老师都跟不上的时候,我们几乎完全
小莹莹
2018/04/20
6880
用程序算法指导逗比做人生选择
2017人生总结(MECE分析法)
  试着用MECE分析法对人生的整个规划做一下总结。作为技术人员,其实除了编码架构能力之外,分析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程度也会随着职业发展越来越重要。《美团点评技术博客》说这几天要在黄金时段头版头条发表静儿
静儿
2018/07/02
7040
以过来人经验分享学习与工作
近来公众号增加了不少粉丝,我决定把我之前写的一些经验分享给新来的朋友,以下纯属个人的一些想法,如说得有不恰当的地方,我非常乐意接受各位大佬的批评指正,本人也会不断学习,谢谢各位大佬的支持!
杨源鑫
2020/05/21
5770
阻碍你升职加薪的五大学生思维
回味一下,学生时代包含着我们大多数人的美好回忆。然而,自从我们吃完散伙饭、拍完毕业照、浪完毕业旅行的那天起。这个美好的回忆已经死掉了,死透了,化成灰了。我们要面对职场与社会,学会新的规则和思维方式。
接地气的陈老师
2019/12/09
6481
给所有入门编程者的几点建议!
现在IT各行业更新迭代都很快,入门编程要学习的东西真的很多,往往还没入门的同学或者想要转行的就不知道到底干些什么,学些什么.在毕业的这些年中,在编程领域中,作为一个不大不小的程序员,我也有一些心得,举一些身边的实例想与大家分享.
李肖遥
2020/06/22
5190
给所有入门编程者的几点建议!
程序员转型发展:拆除这些墙,才会发现更蓝的天空
摘要: 这可能是最坏的时代,也可能是最好的时代,总之,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只要你敢于打破禁锢你思维的那堵墙,未来无限可能。本文中就为大家分享了对于程序员转型的思考并列举了通过统计和分析发现的适合程序员
小莹莹
2018/04/24
7280
程序员转型发展:拆除这些墙,才会发现更蓝的天空
2016年百度校招小结:我做技术面试官的一些思考
一个多月前,作为技术面试官参加了百度 2016 年的校园招聘深圳站面试,主要目标学生是清华/北大/哈工大/中科院在本地的研究生院(实际上并没有设限,有不少江西广西福建的同学过来面试了),这里和大家分享一点自己的思考。
哲洛不闹
2018/09/18
5720
2016年百度校招小结:我做技术面试官的一些思考
程序员转行为什么这么难
当你要这么做时,就会感慨:想不到一切竟如此艰难!你不禁会想起李白老先生的诗: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技术zhai
2019/02/28
5940
金三银四面试回来,我想跟程序员们谈谈
说来惭愧,也不怕你们笑话。做开发8年多,到目前还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扫地僧。年前的辞职,到现在还在家静养中。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回家总结一下自己这些年来在外工作与面试等做一个简单的总结与反思。做一下自己后面一个人生规划。不过在家每天也是在撸码,还有就是复习与学习现在的架构知识点,学习使人进步嘛!不是么?毕竟技术还是不能落下。
烂猪皮
2019/05/13
6840
金三银四面试回来,我想跟程序员们谈谈
技术人员成长的坑
在软件和互联网行业做了20多年,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和看到的其他人的成长过程,谈谈我的感受,希望能够对在技术上发展不同阶段的人有所启发。如果有疑问,大家也可以消息我,或者加我微信讨论。
用户5829239
2019/07/16
6370
如何做好职业规划,也许这几点能够帮助你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来自『 HP大中华区总裁孙振耀退休感言 』中的一段话,为什么是偶然呢?因为这是一篇来自 2008 年左右的文章,基本上不会出现在现在的媒体报道中啦,这段话给我产生了共鸣。于是细细品读了『 HP大中华区总裁孙振耀退休感言 』这篇文章,收获颇多,作者孙振耀老先生讲述了年轻人如何择业、如何跳槽、如何面对逆境、如何在职场成长等。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普通人,我想普通才是最真实,毕竟我们都普通。下文的内容全部来源『 HP大中华区总裁孙振耀退休感言 』,希望这些观点能够帮助我们成为更优秀的普通
腾讯大讲堂
2019/10/08
4730
如何做好职业规划,也许这几点能够帮助你
可怕的学生思维
每个人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但是有人在短暂的时间里面脱胎换骨,而有人却保持学生思维五年,十年甚至更久。
小四的技术之旅
2023/11/14
1510
可怕的学生思维
这个时代,写给我们这些浮躁的程序员
2010 年初写过一篇博客(我们是一群和平年代充满浮躁与抱怨的程序员),一年过去了,社会好像更浮躁,也有网友问我这方面的问题,于是有了下面这篇文章,再次写 给我们这些刚入行浮躁的程序员,如何成长,以下
春哥大魔王
2018/04/16
9150
这个时代,写给我们这些浮躁的程序员
张一鸣:为什么 BAT 挖不走我们的人才?
很多企业失败的时候,总说是政策的变化、市场的变化、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技术发展的变化等等,导致了失败,其实这都是瞎说,归根结底还是人的原因,都是因为你招的人不行。可见,人才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
芋道源码
2020/02/20
6490
张一鸣:为什么 BAT 挖不走我们的人才?
“寒冬”已至,如何砥砺前行?
在猎头的眼里,我不是根正苗红的程序员。何为根正苗红?计算机专业毕业,从毕业起就从事特定方向的开发工作,这才是猎头眼中的香饽饽。
叙帝利
2020/06/19
4660
“寒冬”已至,如何砥砺前行?
编程,到底在学什么?
从2015年开始,就有几个词语开始风靡全球,STEAM、STEM、Scratch、Python、少儿编程。国家教育部的一个个红头文件、各个省将编程融入信息技术课程,各个培训机构推出线上,线下的编程课程,貌似行业如火如荼。
HTML5学堂
2019/05/08
1.1K0
编程,到底在学什么?
相关推荐
做技术到底可以做到哪种地步-技术为什么越走越窄
更多 >
领券
💥开发者 MCP广场重磅上线!
精选全网热门MCP server,让你的AI更好用 🚀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