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运营私域流量,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很多人认为,私域流量作为一种营销模式被过分的炒作夸大了,并认为这种模式早就存在过,前段时间大火的KOC也引起很多人的讨论,这些焦虑真的是无病呻吟吗?显然不是的。

当初,阿里喊出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口号。就像凭空造出了一个大蛋糕。同仁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地研究各种各样的营销模板。但是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广告费、竞价排名、漫天撒网的推广……生意越来越难做。

在讨论KOC和KOL时,有从业者认为甲方越来越穷了。其实更重要的是,获客成本越来越高了。再富也要思危,赔本的买卖谁也不会做。

根据易观数据显示,从2014年Q1到2017年Q2,天猫平台获客成本涨了62.5%;从2015年Q1到2017年Q2,京东平台获客成本大涨164%,获客成本不断攀升超过200元。流量红利见顶、获客成本攀升,存量时代开启。

腾讯和阿里也都布局私域流量。腾讯今年提出了“.com 2.0”,聚焦私域流量。阿里也在天猫启动“旗舰店2.0升级计划”,旨在协助商家开展用户运营。其本质而言也是聚焦了私域流量。

需求是客观存在的,私域流量的趋势也可以看出。只不过人们对于私域流量的玩法还存疑,甚至在概念上还存在着一些争议。就像有网友说,私域流量就是你可以反复“骚扰”的。这个描述的方法显然还停留在传统的营销模式之中。

我们说,私域流量不应该看成一个风口、红利,而应该看成是一种经营的理念。

正如有赞CMO关予所言,“私域流量并不是一个风口或一个短暂的趋势,而是一种经营理念,是要让商家从被平台流量绑架的思维中挣脱出来,开始重视自身流量池、重视每一个顾客的价值”

在传统的思维中,大部分的业务用户模型是AARRR海盗模型,也就是我们说的漏斗模型,其用户生命周期对应的重要的环节是:获取——激活——留存——变现——自传播。只有最开始的流量足够多,才能保证从漏斗中留下的客户产生交易。精品越来越多,营销费用越来越高,用户却越来越难取悦。改变,已经是迫切需要的事情了。

进入深度存量时代,业务形态也向“RARRA模型”转变,这个用户模型对应的各个环节是:留存——激活——推荐——变现——获客。品牌和企业要不断的做有益于用户对产品认可、信任的事情。

营销也不能短视了,所以说反复“骚扰”这个表述说明它还想着“割韭菜”的事情,是做不好私域流量的。

最后,我们仍然引用有赞CMO关予的一段陈述,来总结一下私域流量对于今天品牌和企业的重要意义,他说“这种思维实际上不存在红利不红利,是每个商家——无论规模、无论经营模式——都必须要理解和应用的经营阶段。”

所以说,在当下,对于品牌和企业而言,运营私域流量最大的挑战仍然是误解和营销的短视。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29A04DHV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