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流量管控可通过以下方式应对突发流量高峰:
利用流量监测工具(如NetFlow、sFlow等)对内网流量进行实时监控。这些工具可以持续收集和分析网络流量的各项指标,包括流量大小、来源、目的等。通过设置合理的监测粒度,能够及时发现流量的异常变化,为应对突发流量高峰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根据内网正常流量的历史数据和业务需求,设定流量阈值。当流量接近或超过这个阈值时,触发预警机制。预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向网络管理员发送邮件、短信通知,或者在网络管理系统中弹出警示窗口。这样网络管理员就能提前知晓流量高峰的到来,做好应对准备。
确定内网中的关键业务,如企业的财务系统、生产管理系统、核心数据库访问等。这些业务对企业的正常运营至关重要,即使在突发流量高峰时也需要优先保障其网络带宽。通过深度包检测(DPI)等技术识别关键业务流量,为其标记较高的优先级。
根据流量的优先级进行调度。在突发流量高峰时,优先处理高优先级的流量,确保关键业务的正常运行。例如,采用基于类的加权公平队列(CBWFQ)等流量整形技术,为不同优先级的流量分配不同的带宽资源,高优先级流量可以优先通过,低优先级流量则进行适当的限制或延迟处理。
对于非关键业务(如员工的娱乐视频、非工作相关的文件下载等),在突发流量高峰时可以采取限制措施。通过访问控制列表(ACL)或流量管控策略,降低这些非关键业务的网络带宽分配,甚至暂时禁止部分非关键业务的流量传输,以释放网络带宽资源用于关键业务。
引导突发流量到其他可用资源或网络路径。如果企业有多个网络出口或者内部有多个服务器集群,可以将部分流量疏导到负载较轻的出口或集群。例如,通过动态路由协议调整流量的走向,或者利用负载均衡器将流量均匀分配到多个服务器上,减轻单个设备或链路的压力。
如果企业的网络服务提供商支持,可以在突发流量高峰时临时增加网络带宽。这需要与网络服务提供商提前协商好相关的服务条款和费用等问题。临时增加的带宽可以缓解内网网络设备的压力,满足突发流量高峰的需求。
对于一些基于云计算的企业应用,可以利用云计算平台的弹性计算和存储资源。在突发流量高峰时,将部分业务迁移到云计算平台,借助云平台的强大资源来处理突发流量,减轻企业内网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