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流量管控可通过以下方式防范内部数据泄露:
通过流量监测工具,分析内网流量的正常模式,包括流量的来源、目的、大小、时间分布等。当出现异常的大流量数据传输到外部未知IP,或者特定时间段内某个内部设备突然产生大量向外传输的数据时,可能暗示数据泄露风险。例如,平时某个员工电脑每天外发数据量在100MB左右,突然某一天外发数据量达到10GB,就需要重点关注。
DPI技术深入分析网络数据包的内容。它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应用层协议和具体内容,从而发现是否包含敏感信息(如企业机密文件、用户隐私数据等)。如果检测到包含敏感信息的数据包正在向外传输,就可以及时阻断。
根据员工的工作角色分配不同的网络访问权限。例如,普通员工只能访问与其工作相关的内部资源,而限制其对包含敏感数据的核心服务器的访问权限。这样可以减少因员工误操作或恶意行为导致的数据泄露风险。
在RBAC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权限。比如对于财务部门的员工,根据其具体岗位(如会计、出纳等),分别设置对财务数据的不同访问权限,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和传输特定的敏感数据。
对内网中的敏感数据流量进行加密,如采用SSL/TLS协议对Web流量加密,或者对企业内部的文件传输协议进行加密。这样即使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攻击者也难以获取其中的敏感信息。
在数据传输前后进行完整性检查,确保数据没有被篡改。通过计算数据的哈希值(如MD5、SHA - 256等)并在接收端重新计算对比,如果哈希值不一致,则说明数据可能已被篡改或泄露。
利用UBA技术分析用户的网络行为习惯,包括访问的网站、使用的应用程序、数据传输的频率和大小等。当用户的行为偏离正常模式时,如平时很少下载文件的员工突然大量下载包含敏感数据的文件,系统可以发出警报。
对内网中的所有网络活动进行审计,记录包括流量来源、目的、内容、操作时间等信息。一旦发生数据泄露事件,可以通过审计记录追溯事件源头,确定是哪个用户、在什么时间、通过何种方式进行了数据泄露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