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Agent的长期记忆实现需结合数据存储架构、语义检索技术和动态知识管理,其核心是通过多层级记忆系统模拟人类的记忆特性。以下是技术实现的核心路径与典型方案:
一、记忆存储架构设计
- 分层记忆模型
- 短期记忆:基于对话上下文窗口(如LangChain的ConversationBufferMemory),仅保留当前会话的有限轮次交互(如最后5轮),依赖LLM的token限制实现。
- 中期记忆:将关键信息(如用户偏好、任务进度)通过向量嵌入存入向量数据库(如FAISS、Pinecone),支持语义检索。
- 长期记忆:使用关系型数据库(如PostgreSQL)或NoSQL(如MongoDB)存储结构化数据(如用户档案、历史订单),结合RAG(检索增强生成)实现跨会话知识复用。
2. 数据持久化技术
- 向量数据库:将文本、图像等数据转换为高维向量(如OpenAI Embedding),通过余弦相似度匹配历史片段(如用户提问“推荐电影”时检索过往观影记录)。
- 关系型数据库:存储结构化数据(如用户行为日志、知识库条目),支持ACID事务和复杂查询(如SQL检索用户历史购买记录)。
- 混合存储:非结构化数据(如对话记录)存入对象存储(如S3),结构化数据存入数据库,通过元数据关联实现快速检索。
二、语义检索与增强
- 动态上下文注入
- 在每次交互时,通过向量检索从长期记忆中提取相关片段(如用户询问“如何处理上周的订单”时,检索订单历史并注入Prompt)。
- 示例代码(ChromaDB检索): retriever = Chroma.from_texts(docs, embedding=OpenAIEmbeddings()).as_retriever() context = retriever.invoke("如何处理订单异常?") # 返回历史相关记录
2. 知识图谱构建
- 提取对话中的实体(如人名、地点)和关系(如“用户A购买了产品B”),构建图谱(如Neo4j),支持复杂推理(如“推荐与用户历史购买相关的商品”)。
3. 摘要与压缩
- 定期对长期记忆进行摘要(如用LLM生成对话摘要),压缩冗余信息并保留核心内容(如将200条对话总结为10个关键点)。
三、关键技术实现
- 检查点(Checkpointer)机制
- 定期保存Agent状态快照(如LangGraph的Checkpointer),支持断点续跑和跨会话恢复(如客服Agent中断后从上次进度继续)。
2. 动态记忆更新
- 增量学习:通过用户反馈修正记忆(如标注错误回答并更新知识库)。
- 遗忘策略:基于时间衰减(如3个月未访问的数据自动归档)或重要性评分(如低频访问内容被淘汰)。
3. 多模态支持
- 结合文本、图像、传感器数据(如自动驾驶Agent存储道路图像和雷达数据),通过多模态嵌入实现跨模态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