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参加了IAS2019(互联网架构峰会),本次峰会以中台为主题,所以又称中台战略大会,据说是全国首届关于中台战略的会议,会议上有许多优秀的企业架构师带来了他们各自在实践中台过程中的心得。本文就笔者对自己参与的会场的情况做一些分享,同时也写写自己参会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后关于中台这一概念的理解和体会。
中台不是一个新名词。然而你如果想找到它的源头,可能真不太好找。有人说来自银行的”前台-中台-后台“的组织结构,有人说来自阿里提出的“大中台,小前台”概念。
而”中台“这个词真正火起来,还是在2017-2018年,这个时间段里,阿里出版的《企业IT架构转型之道:阿里巴巴中台战略思想和架构实战》详细阐述了他们认为的中台是什么,而随后,滴滴、京东等一大批互联网企业开始分享自己在中台探索的成果。
那么你可能要问,究竟中台是什么?王健老师在《当我们谈中台时,我们在谈些什么| 白话中台战略》一文中提到:
在有些人眼里:中台就是技术平台,像微服务开发框架、Devops平台、PaaS平台,容器云之类的,人们都叫它“技术中台”。
在有些人眼里:中台就是微服务业务平台,像最常见的什么用户中心,订单中心,各种微服务集散地,人们都叫它“业务中台”。
在有些人眼里:中台应该是组织的事情,在释放潜能:类似于企业内部资源调度中心和内部创新孵化组织,人们叫它“组织中台”。
可见目前对中台其实大家仍然处于一种都有感觉,但是仍然看不清的状态。甚至会让人觉得每种理解都说的通,但是一旦拿来和自己面对的情况相比,又总是缺了些什么。
其实这也正常,看不清才是中台真正的模样,就像我们看到一个抽象类,它的定义是模糊的,虽然我们能看到这个类很多的实现,但是如果我们自己要用的时候,可能还是要重新做一套适合我们的实现,因此我比较偏向关于中台的另一种定义,就是”中台是一种思维方式“。无论是阿里说的前台-中台-后台,还是技术平台,或共享组织,都是面对复杂问题时采用的策略,而其本质思想用两句话可以概括:“多维拆解⾼复杂系统,全局设计可复⽤架构”,这里的系统和架构都可以跳出软件的范畴来理解。
我们讨论了如何定义中台,现在来看看怎么就需要中台了。首先,让我们设想一个二维矩阵,每一行表示一个分布式项目,每个分布式项目由前台和后台两部分组成:
[
前台,后台,
前台,后台,
前台,后台,
...
]
我们先给出前台和后台的定义:
从纵向的维度来说,如果系统之间有重复建设的部分,无论是前台还是后台,将重复的部分提炼出来单独构建,然后在各系统之间共享就是一种中台思维的运用。比如阿里的淘宝、天猫还有1688等,最初都是烟囱式架构,彼此独立,但是后来发现这样重复建设的内容挺多的,成本太高了,所以就将重复的部分,比如用户、订单、物流等提炼出来单独考虑,如此这般阿里的业务中台也就慢慢建立起来了;
从横向的维度来说,无论是什么系统,前台都更贴近用户,更可能产生变化,更需要快速响应变化的能力,而后台更多的是偏向信息化管理方面,无论是技术还是业务需求都更加固化,需求的是稳定,但问题是不能满足前台日趋多变的需求,此时的前台和后台就好比两个不同转速的齿轮,强行配合终将导致两者都难以维护,而在前台和后台之间加入一个变速齿轮(那些比前台稳定,比后台灵活的机制),使得二者的速率能合理的匹配也是一种中台思维的运用。比如如果你要在某个城市搭建一个公共服务项目,为市民提供水电气、社保、公积金、共享单车等公共服务,你设计的直接面向市民用户的前端一定是需求多变的,而水电气、社保、公积金这些单位的系统都是长期以往稳定运行的,要想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比起每次前台有变化都深入这些系统内部进行分别改造,更好的方式当然是建立一套中间系统去进行适配,这样中台也就会慢慢建立起来了。
《医院后勤生态模式下的企业级中台建设》
《阿里巴巴业务中台实践与思考》
小结:
阿里的强大中台也是一步一步演化出来的,凭借其强大的抽象和提炼能力,中台的构建方法论,沉淀的相关技术,打造的业务生态,还可以助力其他企业快速构建自己的中台和前台,只能叹服了。
《孩子王新零售中台架构演进之路》
小结:
孩子王和阿里一样,在面对日趋增加,复杂多变的业务,传统的烟囱建设模型捉襟见肘时,从统一用户体系入手,开始构建自己的中台,通过不断提炼通用的业务或技术上的能力,让中台逐渐成长,各业务系统逐渐瘦身,随着中台地位的上升,便可以顺势建立统一的标准,之后的新系统便只需专注于自身的业务,其建设效率自然不言而喻了。
这次参加中台战略大会,让我回想起自己2年前在做工作流业务解决方案的时候做的一次设计理念汇报,汇报的大致内容是说如今工作流引擎更多的是嵌入到业务系统中,而未来工作流引擎将做为一种服务,在业务系统中共享,并且除了工作流引擎是这样,其他的很多业务或技术都会这样。
当时其实只是基于可复用和组件化的理念在构思,现在看来这也是中台思维的一种运用,无论是阿里还是孩子王这样的互联网公司,还是天溯这样的传统软件公司在构建中台的道路上,都是从统一用户体系入手,《OAuth2.0概念以及实现思路简介》这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oauth2,以及用它打造单点登录体系的思路,未来还可以考虑基于统一用户中心打造一个分布式平台,提供统一的技术栈,技术标准供业务系统使用,逐渐形成我们各业务领域的中台架构,当然这条路不容易走,因为会涉及业务、技术甚至是组织架构上的变化。
我们一开始对中台做了一个定义,认为中台是一种思维方式,接着从2个不同的维度讨论了什么情况下需要中台,然后通过一系列应用案例展示了中台的构建过程,并谈了我个人的一些启发,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对你理解中台有所帮助,并能建立起自己的中台思维。
最后,让我们再回顾一下中台思维的本质——
“多维拆解⾼复杂系统,全局设计可复⽤架构。”
参考资料
IAS2019中台战略大会:
《什么样的企业需要数字化中台》——ThoughtWorks 和坚
《医院后勤生态模式下的企业级中台建设》—— 侯逸文
《阿里巴巴业务中台实践与思考》—— 谢纯良
《孩子王新零售中台架构演进之路》—— 王海龙
ok,本篇就这么多内容啦~,感谢阅读O(∩_∩)O。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关注腾讯云开发者
领取腾讯云代金券
Copyright © 2013 - 2025 Tencent Cloud.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云 版权所有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ICP备案/许可证号:粤B2-20090059 深公网安备号 44030502008569
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证150476号 | 京ICP备11018762号 | 京公网安备号11010802020287
Copyright © 2013 - 2025 Tencent Cloud.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