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经验:这六年里,我在 “复盘” 这件事上的收获、误解与尴尬

经验:这六年里,我在 “复盘” 这件事上的收获、误解与尴尬

作者头像
吃草的罗汉
发布2020-06-29 16:45:40
7570
发布2020-06-29 16:45:4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吃草的罗汉

这是头哥侃码的第206篇原创

上周末,TGO(鲲鹏会)上海分会的第三组与第九组搞了一次线下交流会。

说是交流会,说透了无非是一群中年油腻大叔的面基叙旧会。因为疫情的缘故,这群中年人都近半年没聚了,每个人都显得异常兴奋话多,一会谈谈行业动向,一会唠唠家庭计划,甚至还有人大声吐槽自己的顶头上司,非常带劲。

虽然每个人脸上多少都有一丝疲惫,但欢笑声此起彼伏,着实烘托着全场的气氛。

在一阵即兴交流之后,根据事先确定好的会议章程,最后由我给大家带来一场与复盘有关的主题分享。

说实话,复盘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东西。

有的人说,复盘压根没卵用,因为走势是不确定的,再怎么复盘也是没有意义的,纯属浪费时间。

有的人说,复盘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缺陷在哪里,自己的短板在哪里,自己在哪里犯过错误。久而久之,就像滚雪球一样,你可以摸索出一些特性与规律。

你问我谁说得对?抱歉,我不知道。

熟悉我公众号风格的读者应该知道,我不喜欢用 “上帝视角” 去看待事物,更喜欢从自己实践经历的角度出发,与大家分享一个故事,一段回忆,几个感悟。

至于是否能给你带来一点帮助,或者一个启示?那就不知道了,毕竟生活也好,工作也罢,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必须有标准答案的。

好了,废话不多说。下面是我这次分享内容的文字整理,希望能为你在 “复盘” 这件事上多提供一种视角,一份参考。

1

对我来说,复盘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首先,我觉得有必要来说下复盘的作用和意义。

很多人都知道,复盘是一个围棋用语。

它意思是指下完一盘棋之后,把整个过程简单的摆一遍,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对刚才的过程进行一个分析,从中找出利弊得失,从而提高自己的棋艺。

把这样一种概念引入企业管理领域,作为一种管理方法来使用,其实最早在国内是由联想的创始人柳传志先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开创的。

听说,柳总从小说《曾国藩》里面了解到,曾国藩有一个习惯,做完一件大事以后,要点一柱香,把整个事件的过程重新梳理一遍,柳总觉得这个和下围棋的复盘很像,符合他自己的工作思路。

2011年,柳传志先生开始将复盘的方法论在联想推广,其目的是通过复盘,边干,边学。

好了,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大道理人人都懂,人家联想搞复盘和你们有关系吗?”

有,当然有关系。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余额宝是在2013年诞生的,它改变了传统理财市场,很多人把这一年称为 “互联网金融元年”。

这一年,好买开始在互联网发力,而这也是我入职好买的第一年。

历史选择了你,这是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因为这证明了机遇的可遇不可求。从这一年起,我们的线上业务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这对我们技术团队的架构、管理与应变能力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说到这,我想先把复盘的事放一放,来和大家扯一个与企业文化相关的观点。

几年前,我曾在某个公众号文章中看到有人说,企业文化这东西,创业一开始没必要去做,因为老板个人的文化就足够用了,而且创业一开始人也不多,老板自己领导大家去努力就行了。

说白了,只要能把市场拿下来,把产品、服务和技术搞好卖出去,把钱收回来,基本就搞定了。

但如果你进入快速扩张阶段,比如市场面要铺开,组织要扩张,需要大规模进人,也需要提拔干部的时候,老板也好,新提拔的管理者也罢,他们就不能一心扑在市场和产品,而是要为未来的上规模、大发展夯实组织基础,要考虑组织有无能力支撑企业的成长,管理好那么多的人。

人一多,权利一分散,那问题就来了。

因为这些新进来的人志不同、道不合,你有你的精彩人生,我有我的成功秘诀。在投资、用人、分配等重大问题发生分歧时,才发觉是因为以前没重视的核心价值观不一致。

这个时候,再去统一核心价值观就很难了。

和许多经历过快速发展阶段的企业一样,当年的好买也一样遇到了类似情况。

去年的某个时候,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谈到过企业文化的事,有热心读者问我:“你觉得企业文化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我回答得也比较直接:“我是技术男,既没经验也没资格来回答这么专业的问题,但我只觉得这玩意的基因,第一取决于所属的行业,第二传承自这家企业老板的尿性。”

好,话说到这份上了,那我们老板的尿性是什么?简单说,务实、实干与理性。

就拿企业文化中的管理方法论来说,如果不会,没经验,那怎么办?找一家对标企业,照着做就行。如果照搬之后,发现不符合怎么办?没事,边干,边改,边精进,也就是了,至少比盲目抓瞎来的强。

就这样,公司从2014年引入了柳传志先生的管理三要素(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以及复盘方法论,并在联想老师的培训与辅导下,我们开始渐渐地把这些知识与工具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

现在,复盘已经成为我的一种习惯,它也渐渐不仅只是经验的总结,慢慢变成了一个推动企业问题解决、经验沉淀和不断改进的一套机制,甚至是文化。

2

六年复盘经历,我都遇到了什么?

说到这,相信有人会想说:“吹得像真的似的,在复盘这事上你们就没栽过跟头?”

是的,不仅栽过,而且还经历过了不少误解与尴尬。

在刚推动复盘之前,很多人都下意识的认为复盘只不过是一个总结,甚至还有人在公司内散播说:“不要被这东西套路了。”

在他们看来,无非是写一写 “在过去的一年中做了什么?”、“哪些地方我做的不错?”、“哪些地方存在不足?” 或者 “我下一步打算怎么做怎么改进?”,但通过学习后才明白,总结只是复盘的一部分,复盘比总结具有更为全面和丰富的内涵。

好了,理论知识搞明白了,那人性的问题怎么办?

我觉得,复盘这事是很挑战人性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复盘不仅要揭伤疤,还要把好的东西留下来,传下去。

从人性角度来说,谁也不愿意揭伤疤,但是如果不揭伤疤,就记不住疼,所以必须下狠手。

可以说,这六年能不断进步或者说不断快速进步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敢于做真复盘,而且从高层到中/基层管理者都把它当做一种文化,敢于面对,敢讲真话。

因为大家都明白,揭露完伤疤,别人给你开好药了,你必须治。如果有人没有好好治,下一次复盘的时候一定会败露,那你就等着挨收拾吧。

=====我是分割线=====

除了先入为主的错误思想之外,在复盘进行开始推行的时候,我们还遭遇了各式各样的误解。

我把它们整理了下,大致可以分为5个常见误解。

▌误解1:对别人的事情进行复盘

上面我说了,复盘的本质是对刚才的过程进行一个分析,从中找出利弊得失,然后摸索出一些特性与规律,最终通过一些手段来提高自己。

如果你对别人的事情进行复盘,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你花了一堆精力,对不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进行研究、模拟或者推演,从而获得启发或借鉴,这种方法叫做“案例研究”。虽然我们也能从案例研究中学习,但由于我们不是当事人,不管案例写得多详细,都很难还原事实,也没办法复现当时的情景。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一切脱离亲身实践的指指点点都是耍流氓的行为。

▌误解2:认为 “项目后评估” 也是一种复盘

什么叫项目后评估?意思是说做完一个项目之后,大家坐下来,针对这个项目进行讨论、评估或者反思。

与复盘相比,虽然事后回想也有一定的收获,但如果没有进行系统分析,大家只是口头上嚷嚷着想下次避免某些错误的发生,而忽略了深入系统地分析,那基本上和喊口号没啥区别。

所以,简单地事后回想绝不是复盘。

真正的复盘,一定是分析成功的关键要素或者失败的根本原因,从中学到经验和教训,而不只是简单地一拍脑袋,回顾下那么简单。

▌误解3:复盘不是一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复盘推行的第一年,我们有不少团队试图通过复盘,来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制订行动计划。

刚开始,好像也没什么问题,但渐渐地有人发现不太对劲。

第一,两者目的完全不同

首先,复盘不仅要从失败或者问题中学习,也要把握对学习最有价值的点,包括亮点或者成功的做法。另外,复盘不只是解决问题、改正不足,也要深入反思,举一反三,找出本质和规律。

第二,混淆之后会带来 “副作用”

如果你在复盘的时候,一味地关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那就有可能让人过于关注问题本身,削减了反思和学习的成分,最终无法达不到复盘的理想效果。

这几年,我们内部订了这样一个原则:

如果你的目的就是解决问题、推进工作,那就可以不做复盘,直接采用现有的问题分析与解决的方法。

如果你希望不只是解决问题,而是能从中学习,提升能力,就不应该只关注问题或任务,而应该通过复盘,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

▌误解4:复盘对于变化快的行业没有意义

这个误解是在执行过程中被质疑次数最多的一个。

用联想老师的话来说,复盘不是让你 “低头拉车”,而是帮你 “抬头看路”,发现本质,适应变化。

即便你所在的行业变化很快,也一定会有一些规律和成功的关键要素。

▌误解5:复盘会影响创新

在复盘推行的第二年,我们有人提出说复盘会 “固化” 成功,导致僵化,从而影响创新。

用联想老师的话来说,这是没有理解复盘产生的误解。

复盘是一种工具,它是以学习为导向的,真正的复盘,要找到成功背后的关键因素和失败的根本原因,找到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并且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对内外部环境、目标、策略以及执行过程,进行反思、分析。

因此,真正的复盘不仅不会导致封闭、僵化,反而有助于激发创新,让组织更敏捷。

说句不好听的,自己没有创新,不要怪工具不好。

=====我是分割线=====

看到这,相信一定有人用惊讶的语气质问我:“找到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我告诉你,对许多技术团队来说,为什么无法突破或解决?钱不够,人不行,说到底就是老板不行。”

“再说了,按你的说法,是不是什么事都要复盘?那天天别干活了,就凑在一起复盘得了。”

“我就不信,你们在复盘这件事情上执行了那么多年,难道就没遇到过窘境或尴尬吗?”

你瞧,这抬杠了不是?不过有一点你说对了,在推行复盘的这些年里,我们的确遭遇到不少尴尬。

最后,我只结合自己亲身遇到的2种尴尬,大致来谈一谈我是如何面对的。

▌尴尬1:复了有啥用,本质和规律都知道,但就是无法解决

在文章的开头我有说过,为什么我们引入复盘?因为业务进入快速扩张阶段,人员规模迅速膨胀,这时候我们急需一套管理方法论。

另外,对一家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企业来说,无论是业务还是技术,因为你每天都在遭遇新挑战,所以你可以通过复盘有效地加深对过去对弈事件的印象,也可以找出双方攻守的漏洞,帮助自己在下一次遭遇时提高水平。

我说的这些,相信不少技术小伙伴深有感触,虽然忙,但能学到东西,虽然累,但过得非常充实,虽然苦,但业务指标在蒸蒸日上,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说白了,在那个时间段里,大家无时无刻都在用脑细胞感受复盘这种理念所带来的好处或收益,并认同这种文化。

两年前,因互联网红利的日渐消退,公司开始进行战略转型,逐渐从 “线上模式” 向 “线下模式” 转型。对技术团队来说,无论是人力还是资源都开始进入下行通道。

很多技术债务,因为老员工的离开而暴露。

很多人员矛盾,因为组织结构变动而凸显。

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下,不仅人的积极性下降,而且复盘的作用和意义也就没那么大了。

因为即使你找到了规律,固化流程和做法,也无法在缺枪少炮的情况下,通过某些实践获得正向收益与激励。

所以,一是为了避免这种尴尬,二是为了缓解内部矛盾,我也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方法。

简单说,只要公司不强制要求提交复盘书,在团队内就可以随意了。

▌尴尬2: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复盘?

严格意义上讲,这不能算是一种尴尬,只能算是一种原则调整。

前两年,不仅每月、每季度与年终都需要提交复盘报告,而且每个项目、迭代版本发布之后,也同样需要提交复盘报告。

这两年,除了每季度与年终的复盘报告之外(公司要求),其他一律不需要复盘。

当然,如果你觉得这个项目(或版本)对你,对你的团队意义重大,也是可以的。

------------------------------------

好了,PPT的内容讲到这里也就结束了,最后请在允许我多唠叨几句。

复盘,是我近十年管理工作和自我成长中,最受益的工具之一。

复盘,有助于我始终保持在正确的方向, 校准方向,从“蒙着打” 到“瞄准打”。

而且,经常复盘有助于防止老年痴呆症,挺好的。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0-06-23,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头哥侃码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