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CommonHTML/config.js
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经验:这六年里,我在 “复盘” 这件事上的收获、误解与尴尬

经验:这六年里,我在 “复盘” 这件事上的收获、误解与尴尬

作者头像
吃草的罗汉
发布于 2020-06-29 08:45:40
发布于 2020-06-29 08:45:40
848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吃草的罗汉吃草的罗汉

这是头哥侃码的第206篇原创

上周末,TGO(鲲鹏会)上海分会的第三组与第九组搞了一次线下交流会。

说是交流会,说透了无非是一群中年油腻大叔的面基叙旧会。因为疫情的缘故,这群中年人都近半年没聚了,每个人都显得异常兴奋话多,一会谈谈行业动向,一会唠唠家庭计划,甚至还有人大声吐槽自己的顶头上司,非常带劲。

虽然每个人脸上多少都有一丝疲惫,但欢笑声此起彼伏,着实烘托着全场的气氛。

在一阵即兴交流之后,根据事先确定好的会议章程,最后由我给大家带来一场与复盘有关的主题分享。

说实话,复盘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东西。

有的人说,复盘压根没卵用,因为走势是不确定的,再怎么复盘也是没有意义的,纯属浪费时间。

有的人说,复盘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缺陷在哪里,自己的短板在哪里,自己在哪里犯过错误。久而久之,就像滚雪球一样,你可以摸索出一些特性与规律。

你问我谁说得对?抱歉,我不知道。

熟悉我公众号风格的读者应该知道,我不喜欢用 “上帝视角” 去看待事物,更喜欢从自己实践经历的角度出发,与大家分享一个故事,一段回忆,几个感悟。

至于是否能给你带来一点帮助,或者一个启示?那就不知道了,毕竟生活也好,工作也罢,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必须有标准答案的。

好了,废话不多说。下面是我这次分享内容的文字整理,希望能为你在 “复盘” 这件事上多提供一种视角,一份参考。

1

对我来说,复盘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首先,我觉得有必要来说下复盘的作用和意义。

很多人都知道,复盘是一个围棋用语。

它意思是指下完一盘棋之后,把整个过程简单的摆一遍,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对刚才的过程进行一个分析,从中找出利弊得失,从而提高自己的棋艺。

把这样一种概念引入企业管理领域,作为一种管理方法来使用,其实最早在国内是由联想的创始人柳传志先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开创的。

听说,柳总从小说《曾国藩》里面了解到,曾国藩有一个习惯,做完一件大事以后,要点一柱香,把整个事件的过程重新梳理一遍,柳总觉得这个和下围棋的复盘很像,符合他自己的工作思路。

2011年,柳传志先生开始将复盘的方法论在联想推广,其目的是通过复盘,边干,边学。

好了,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大道理人人都懂,人家联想搞复盘和你们有关系吗?”

有,当然有关系。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余额宝是在2013年诞生的,它改变了传统理财市场,很多人把这一年称为 “互联网金融元年”。

这一年,好买开始在互联网发力,而这也是我入职好买的第一年。

历史选择了你,这是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因为这证明了机遇的可遇不可求。从这一年起,我们的线上业务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这对我们技术团队的架构、管理与应变能力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说到这,我想先把复盘的事放一放,来和大家扯一个与企业文化相关的观点。

几年前,我曾在某个公众号文章中看到有人说,企业文化这东西,创业一开始没必要去做,因为老板个人的文化就足够用了,而且创业一开始人也不多,老板自己领导大家去努力就行了。

说白了,只要能把市场拿下来,把产品、服务和技术搞好卖出去,把钱收回来,基本就搞定了。

但如果你进入快速扩张阶段,比如市场面要铺开,组织要扩张,需要大规模进人,也需要提拔干部的时候,老板也好,新提拔的管理者也罢,他们就不能一心扑在市场和产品,而是要为未来的上规模、大发展夯实组织基础,要考虑组织有无能力支撑企业的成长,管理好那么多的人。

人一多,权利一分散,那问题就来了。

因为这些新进来的人志不同、道不合,你有你的精彩人生,我有我的成功秘诀。在投资、用人、分配等重大问题发生分歧时,才发觉是因为以前没重视的核心价值观不一致。

这个时候,再去统一核心价值观就很难了。

和许多经历过快速发展阶段的企业一样,当年的好买也一样遇到了类似情况。

去年的某个时候,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谈到过企业文化的事,有热心读者问我:“你觉得企业文化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我回答得也比较直接:“我是技术男,既没经验也没资格来回答这么专业的问题,但我只觉得这玩意的基因,第一取决于所属的行业,第二传承自这家企业老板的尿性。”

好,话说到这份上了,那我们老板的尿性是什么?简单说,务实、实干与理性。

就拿企业文化中的管理方法论来说,如果不会,没经验,那怎么办?找一家对标企业,照着做就行。如果照搬之后,发现不符合怎么办?没事,边干,边改,边精进,也就是了,至少比盲目抓瞎来的强。

就这样,公司从2014年引入了柳传志先生的管理三要素(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以及复盘方法论,并在联想老师的培训与辅导下,我们开始渐渐地把这些知识与工具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

现在,复盘已经成为我的一种习惯,它也渐渐不仅只是经验的总结,慢慢变成了一个推动企业问题解决、经验沉淀和不断改进的一套机制,甚至是文化。

2

六年复盘经历,我都遇到了什么?

说到这,相信有人会想说:“吹得像真的似的,在复盘这事上你们就没栽过跟头?”

是的,不仅栽过,而且还经历过了不少误解与尴尬。

在刚推动复盘之前,很多人都下意识的认为复盘只不过是一个总结,甚至还有人在公司内散播说:“不要被这东西套路了。”

在他们看来,无非是写一写 “在过去的一年中做了什么?”、“哪些地方我做的不错?”、“哪些地方存在不足?” 或者 “我下一步打算怎么做怎么改进?”,但通过学习后才明白,总结只是复盘的一部分,复盘比总结具有更为全面和丰富的内涵。

好了,理论知识搞明白了,那人性的问题怎么办?

我觉得,复盘这事是很挑战人性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复盘不仅要揭伤疤,还要把好的东西留下来,传下去。

从人性角度来说,谁也不愿意揭伤疤,但是如果不揭伤疤,就记不住疼,所以必须下狠手。

可以说,这六年能不断进步或者说不断快速进步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敢于做真复盘,而且从高层到中/基层管理者都把它当做一种文化,敢于面对,敢讲真话。

因为大家都明白,揭露完伤疤,别人给你开好药了,你必须治。如果有人没有好好治,下一次复盘的时候一定会败露,那你就等着挨收拾吧。

=====我是分割线=====

除了先入为主的错误思想之外,在复盘进行开始推行的时候,我们还遭遇了各式各样的误解。

我把它们整理了下,大致可以分为5个常见误解。

▌误解1:对别人的事情进行复盘

上面我说了,复盘的本质是对刚才的过程进行一个分析,从中找出利弊得失,然后摸索出一些特性与规律,最终通过一些手段来提高自己。

如果你对别人的事情进行复盘,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你花了一堆精力,对不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进行研究、模拟或者推演,从而获得启发或借鉴,这种方法叫做“案例研究”。虽然我们也能从案例研究中学习,但由于我们不是当事人,不管案例写得多详细,都很难还原事实,也没办法复现当时的情景。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一切脱离亲身实践的指指点点都是耍流氓的行为。

▌误解2:认为 “项目后评估” 也是一种复盘

什么叫项目后评估?意思是说做完一个项目之后,大家坐下来,针对这个项目进行讨论、评估或者反思。

与复盘相比,虽然事后回想也有一定的收获,但如果没有进行系统分析,大家只是口头上嚷嚷着想下次避免某些错误的发生,而忽略了深入系统地分析,那基本上和喊口号没啥区别。

所以,简单地事后回想绝不是复盘。

真正的复盘,一定是分析成功的关键要素或者失败的根本原因,从中学到经验和教训,而不只是简单地一拍脑袋,回顾下那么简单。

▌误解3:复盘不是一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复盘推行的第一年,我们有不少团队试图通过复盘,来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制订行动计划。

刚开始,好像也没什么问题,但渐渐地有人发现不太对劲。

第一,两者目的完全不同

首先,复盘不仅要从失败或者问题中学习,也要把握对学习最有价值的点,包括亮点或者成功的做法。另外,复盘不只是解决问题、改正不足,也要深入反思,举一反三,找出本质和规律。

第二,混淆之后会带来 “副作用”

如果你在复盘的时候,一味地关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那就有可能让人过于关注问题本身,削减了反思和学习的成分,最终无法达不到复盘的理想效果。

这几年,我们内部订了这样一个原则:

如果你的目的就是解决问题、推进工作,那就可以不做复盘,直接采用现有的问题分析与解决的方法。

如果你希望不只是解决问题,而是能从中学习,提升能力,就不应该只关注问题或任务,而应该通过复盘,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

▌误解4:复盘对于变化快的行业没有意义

这个误解是在执行过程中被质疑次数最多的一个。

用联想老师的话来说,复盘不是让你 “低头拉车”,而是帮你 “抬头看路”,发现本质,适应变化。

即便你所在的行业变化很快,也一定会有一些规律和成功的关键要素。

▌误解5:复盘会影响创新

在复盘推行的第二年,我们有人提出说复盘会 “固化” 成功,导致僵化,从而影响创新。

用联想老师的话来说,这是没有理解复盘产生的误解。

复盘是一种工具,它是以学习为导向的,真正的复盘,要找到成功背后的关键因素和失败的根本原因,找到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并且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对内外部环境、目标、策略以及执行过程,进行反思、分析。

因此,真正的复盘不仅不会导致封闭、僵化,反而有助于激发创新,让组织更敏捷。

说句不好听的,自己没有创新,不要怪工具不好。

=====我是分割线=====

看到这,相信一定有人用惊讶的语气质问我:“找到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我告诉你,对许多技术团队来说,为什么无法突破或解决?钱不够,人不行,说到底就是老板不行。”

“再说了,按你的说法,是不是什么事都要复盘?那天天别干活了,就凑在一起复盘得了。”

“我就不信,你们在复盘这件事情上执行了那么多年,难道就没遇到过窘境或尴尬吗?”

你瞧,这抬杠了不是?不过有一点你说对了,在推行复盘的这些年里,我们的确遭遇到不少尴尬。

最后,我只结合自己亲身遇到的2种尴尬,大致来谈一谈我是如何面对的。

▌尴尬1:复了有啥用,本质和规律都知道,但就是无法解决

在文章的开头我有说过,为什么我们引入复盘?因为业务进入快速扩张阶段,人员规模迅速膨胀,这时候我们急需一套管理方法论。

另外,对一家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企业来说,无论是业务还是技术,因为你每天都在遭遇新挑战,所以你可以通过复盘有效地加深对过去对弈事件的印象,也可以找出双方攻守的漏洞,帮助自己在下一次遭遇时提高水平。

我说的这些,相信不少技术小伙伴深有感触,虽然忙,但能学到东西,虽然累,但过得非常充实,虽然苦,但业务指标在蒸蒸日上,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说白了,在那个时间段里,大家无时无刻都在用脑细胞感受复盘这种理念所带来的好处或收益,并认同这种文化。

两年前,因互联网红利的日渐消退,公司开始进行战略转型,逐渐从 “线上模式” 向 “线下模式” 转型。对技术团队来说,无论是人力还是资源都开始进入下行通道。

很多技术债务,因为老员工的离开而暴露。

很多人员矛盾,因为组织结构变动而凸显。

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下,不仅人的积极性下降,而且复盘的作用和意义也就没那么大了。

因为即使你找到了规律,固化流程和做法,也无法在缺枪少炮的情况下,通过某些实践获得正向收益与激励。

所以,一是为了避免这种尴尬,二是为了缓解内部矛盾,我也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方法。

简单说,只要公司不强制要求提交复盘书,在团队内就可以随意了。

▌尴尬2: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复盘?

严格意义上讲,这不能算是一种尴尬,只能算是一种原则调整。

前两年,不仅每月、每季度与年终都需要提交复盘报告,而且每个项目、迭代版本发布之后,也同样需要提交复盘报告。

这两年,除了每季度与年终的复盘报告之外(公司要求),其他一律不需要复盘。

当然,如果你觉得这个项目(或版本)对你,对你的团队意义重大,也是可以的。

------------------------------------

好了,PPT的内容讲到这里也就结束了,最后请在允许我多唠叨几句。

复盘,是我近十年管理工作和自我成长中,最受益的工具之一。

复盘,有助于我始终保持在正确的方向, 校准方向,从“蒙着打” 到“瞄准打”。

而且,经常复盘有助于防止老年痴呆症,挺好的。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0-06-23,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头哥侃码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有效管理的5大兵法之核心价值观,求实、进取、创新、协同、分享
本周阅读《有效管理的5大兵法》,作者孙陶然,1969年出生,吉林省长春市人。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创办了包括拉卡拉、蓝色光标、考拉基金等在内的多家知名企业。现任拉卡拉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继畅销书《创业36条军规》之后的,又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好书。此书是作者多年管理经验的总结,大多数方法来自于创办拉卡拉过程中的实战经验。
用户4361942
2019/08/20
2.7K0
有效管理的5大兵法之核心价值观,求实、进取、创新、协同、分享
Devops 是否是一条不归路?
序言 实施 DevOps 有什么前提条件?大型分布式互联网系统从何处入手启用 DevOps?互联网金融平台,本身测试就复杂度大,究竟如何迎合快速交付的要求?企业要不要做自研的 DevOps 平台?人员紧张、经验有限的团队如何持续锻造战斗力?文化,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对IT技术革新有哪些影响? 本文的五个部分: Devops 对 Fintech 公司的价值; 选择 Devops 是否是一条不归路; 好买实践 Devops 的阵痛与成就; 好买对 Devops 平台的未来构想; 总结: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一)
DevOps时代
2018/02/02
1.2K0
Devops 是否是一条不归路?
复盘:成为高手的核心技术
反观是指转向,把眼光收回来去看自己,不要老是去找别人的问题了,还是回头去看看自己的问题
yeedomliu
2022/12/03
1.2K0
复盘:成为高手的核心技术
深入浅出谈“故障复盘”
也许很多人知道,飞机是目前为止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但是早期飞机的安全性非常差,美国航空学校学员的死亡率曾经一度高达25%,而现在全世界每年因为空难死亡的人数大概只有三四百人。举个例子,如果有人需要每天坐一次飞机,那么大概3200多年才会遇上一次空难。这么巨大的安全能力飞跃,是在不到几十年的时间就完成了的,问题是这样的突破是如何被实现的呢?答案是黑匣子。
茹炳晟
2025/03/20
1.9K0
深入浅出谈“故障复盘”
8人,1年,从0到1,腾讯新产品项目复盘引发的思考
作者:郭航 腾讯CSIG高级产品经理 导语| 不到8个人的To B团队一年间实现了0到 1,实现了毛利20年度环比增长774%,21年H1环比增长164%。但数字带来的愉悦与成就感就像创业初期的浪花,迅速拍过。随之而来的,是深长的安静。 但是小规模的产出毕竟有限,如何做到规模化,可复制,系统化?当我们还在思考的时候,项目就带来了更多的考验。 首先交代一下项目背景,我们在4月份的时候突然接到了来自算法团队的需求。旨在一起合作,将他们的算法结合我们可视化的优势孵化一个新型产品。这个产品的场景刚好跟当下的热点一
腾讯大讲堂
2021/07/12
6300
柳传志财富不及马云千分之一为何却如此受其尊重?
 来源:搜狐媒体平台   不久前,联想控股在中国香港成功上市,柳传志再次站在港交所敲钟,柳传志再次登上了人生巅峰。之后的庆功会上,马云、王健林等商业都共同出席了活动。创造了两家上市公司,柳传志的财富自然成为焦点,2015年02月,70岁的IT人柳传志接受专访,对网络传说在联想控股持股3.4%,为最大自然股东,折算一下纸面财富超过四五十亿的传闻作出了正面回应。大概拥有联想集团的股份不到1%。   不管从那种传闻是真的,柳传志的财富远远低于同为商界大佬的马云与王健林等人,但是这并不妨碍柳传志
编程范 源代码公司
2018/04/16
6560
柳传志财富不及马云千分之一为何却如此受其尊重?
2022年度书单之《长期有耐心》《亚马逊逆向工作法》
今天继续聊2022年度书单,今天选的两本书是《长期有耐心》和《亚马逊逆向工作法》。
春哥大魔王
2023/03/22
3550
2022年度书单之《长期有耐心》《亚马逊逆向工作法》
关于努力方向、职场不公、自我提升和转行的职场困惑及解答 | 众智汇圆桌·2019第一期
【刘治荣】:工作三年有了一定的工作基础却开始迷茫了,这个时候我建议:进行全面复盘+借助工具+勇敢尝试。
叶锦鲤
2019/03/07
9290
关于努力方向、职场不公、自我提升和转行的职场困惑及解答 | 众智汇圆桌·2019第一期
谈谈工作 - 神州数码篇
我的工作历程不算太长,但也不短,11年工龄,30岁出头,要写这么篇文章,其实很尴尬。刨去创业两年时光,我也就是9年在企业里工作的经验,更尴尬的是,这9年时间我就呆了两家公司,而且还在同一行业,这在瞬息万变的IT公司看上去比较少见,所以所述未必合大家的心。 为了便于描述,我还是以时间为轴,来展开讨论。本篇先讲我在神州数码的经历。 在『谈谈大学』里我说到本科毕业后,自己便加入了神州数码网络公司(DCN)。DCN前身是联想网络,脱胎于中科院,有浓郁的研发背景,相对于神码大家庭来说,DCN像是个正在创业的小兄弟。
tyrchen
2018/03/28
1.8K0
真正的高手,都有增长思维!(深度好文)
讲的是aha moment和AARRR,本身就是要和产品紧密结合的,是产品层面的事,所以也符合做好一个产品的基本规律。
用户6983566
2020/12/03
3330
真正的高手,都有增长思维!(深度好文)
十年编程经验一朝面试被刷,技术面试如何提升表现?
又是一年金三银四,不同以往的是,当前的职场环境已经不再是那个双向奔赴的美好时代了。求职者在变多,HC 在变少,岗位要求还更高了,面对这样的困境,技术人员应该如何突围? 腾讯云开发者社区特邀前贝壳金服小微企业生态 CTO、腾讯云 TVP ,有着多年技术管理经验的史海峰老师,为大家分享了技术面试中的那些弯弯绕绕,分析了工程师面试通过率低现象背后的问题,并提出了 10 大提升面试表现的策略,希望能帮助大家,找到心仪的工作!
腾讯云开发者
2024/04/18
6570
十年编程经验一朝面试被刷,技术面试如何提升表现?
西门子万人裁员背后的思考 :程序员应该怎么办?
在中国一线城市,房贷支出占据了大部分人收入的50%甚至以上,工资收入占据了绝大多数人收入的80%。
老九君
2019/07/05
8740
西门子万人裁员背后的思考 :程序员应该怎么办?
深层揭秘→腾讯高管内部分享:腾讯文化到底牛在什么地方?!
本文为腾讯企业文化与员工关系部总监陆文卓在正和岛商学院腾讯2期中的内部授课。他认为,做企业文化最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非常透明平等;在这个互联网时代隐藏不了什么,要非常快速的让大家知道一切的真相;其次,做的东西一定要有参与感,包括高层和员工,大家都要参与进来,才会从对信息的认同变成对决策的认同。第三、做的东西一定要非常有趣有用。这样你做的东西才会被员工接受,真正让文化落地。以下为正文: 我在2004年加入腾讯,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一直负责腾讯内部的企业文化。这是大家普遍对于腾讯文化的印象,有点我们主观的感
小莹莹
2018/04/25
2.9K0
深层揭秘→腾讯高管内部分享:腾讯文化到底牛在什么地方?!
深度 | 中国散伙人
30多年民企发展路,他们的经历就如电影主角般跌宕起伏,这就是现实版“中国式合伙人”的离合春秋。
灯塔大数据
2018/07/25
4210
深度 | 中国散伙人
扁平化不等于组织效率
扁平化的概念一经提出,就立刻得到了众多饱受科层制弊病折磨的公司的欢迎,扁平化在一夜之间成为了医治“等级森严、信息不畅、组织刚性、反应迟缓”等所有这些痼疾的灵丹妙药。而当管理者提到公司组织结构的时候,无
用户1756920
2018/06/20
2K3
刘强东痛批京东高管,拿PPT骗他!网友怒了:爱用 PPT 忽悠的人,他们都遭人痛恨
前几天,我无意中看到一则有关刘强东的新闻,大致是他在京东内部管理培训会上痛批部分高管,称 “拿PPT和假大空词汇忽悠自己的人就是骗子”,表示部分高管醉心于PPT和奇妙词汇,或吹得天花乱坠但是执行一塌糊涂。
吃草的罗汉
2023/03/02
6330
刘强东痛批京东高管,拿PPT骗他!网友怒了:爱用 PPT 忽悠的人,他们都遭人痛恨
一个中科大差生的8年程序员工作总结
平时遇到自己觉得比较感兴趣的文章,如果我当时没有时间阅读,就会将其列为阅读代办。后面有时间了,抽出时间再细看。
Guide哥
2021/02/08
6650
外企/民企/创业的职场感想
这次做职场分想之前是有一些顾虑,因为从职场来讲的话,我不算是个成功的人——作为打工来说,没有获得过百万年薪,没有当过总经理,只是我待过公司的数量还比较多。我创业也就有个五年的时间。做过的公司也都不是很成功,这是前面先跟大家介绍一下。
叶锦鲤
2019/05/08
7250
外企/民企/创业的职场感想
OKR 八问 —— 关于 OKR 的常见问题与思考
随着 OKR 在国外英特尔、谷歌等公司,国内字节跳动、华为等公司的成功实践,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 OKR 对于组织发展的重要性,开始纷纷引入 OKR。引入 OKR 企业文化,一款强大的 OKR 工具必不可少,CODING OKR 可以为企业提供丰富的过程实践和协作提醒,提升员工敬业度并促进公司运营和产研运维一体化的成功。下文将以 CODING OKR 为例,阐述大多数企业在推行 OKR 时会遇到的问题以及一些思考。
腾讯云 CODING
2021/05/28
1.6K0
OKR 八问 —— 关于 OKR 的常见问题与思考
11年软件测试经历,求职经验分享
大家好,我是阿常,从事软件测试领域 11 年,目前在一家企业担任测试主管,在这 11 年期间我总共经历了 4 份工作,但有些遗憾的是,我居然连一次关于求职过程的复盘总结都没有写过。
rainbowzhouj
2023/05/11
2770
11年软件测试经历,求职经验分享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
有效管理的5大兵法之核心价值观,求实、进取、创新、协同、分享
更多 >
领券
💥开发者 MCP广场重磅上线!
精选全网热门MCP server,让你的AI更好用 🚀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