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序列分析是用户行为分析中用于研究数据随时间变化规律的重要方法,以下是常见方法:
统计分析方法
- 移动平均法: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均计算,以平滑数据、消除随机波动影响。简单移动平均给予各数据点同等权重;加权移动平均则根据重要性为不同时期数据赋予不同权重。如在分析用户每日活跃度时,用移动平均法可更清晰看出活跃度变化趋势。
- 指数平滑法:对过去观测值加权平均,近期数据权重较高,远期较低。一次指数平滑适用于平稳序列;二次及三次指数平滑能处理有趋势或季节性的序列。例如电商分析用户月购买金额,用指数平滑法可预测未来购买趋势。
- 自回归模型(AR):基于序列自身过去值预测未来值,通过确定自回归阶数,建立与过去值的线性回归方程。如分析用户连续登录天数,可根据之前登录情况预测后续登录可能性。
- 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ARMA):结合自回归和移动平均方法,既能反映序列自身相关性,又能处理随机波动影响。适用于平稳时间序列分析,如分析用户每周消费金额变化规律。
- 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ARIMA):针对非平稳时间序列,在ARMA基础上加入差分操作使序列平稳。常用于分析用户行为数据随时间有明显趋势和季节性变化的情况,如分析用户年度消费金额变化。
机器学习方法
- 循环神经网络(RNN):适合处理序列数据,通过隐藏状态传递历史信息,捕捉时间序列中的长期依赖关系。但在长序列中可能存在梯度消失或爆炸问题。如在分析用户长时间的行为序列以预测其购买意向时有一定应用。
- 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RNN的改进模型,通过门控机制解决梯度问题,能更好捕捉长序列中的长期依赖关系。常用于预测用户未来一段时间的行为,如预测用户下次登录时间。
- 门控循环单元(GRU):也是RNN的变体,结构比LSTM简单,训练效率更高,在很多情况下能达到与LSTM相近的效果。可用于分析用户短期的行为模式变化。
深度学习方法
- 卷积神经网络(CNN):虽常用于图像识别,但在时间序列分析中也有应用。通过卷积层提取时间序列的局部特征,再通过池化层降维,最后用全连接层进行分类或预测。如分析用户行为序列中的模式特征以进行用户分类。
- Transformer架构:最初用于自然语言处理,也可用于时间序列分析。利用自注意力机制捕捉序列中不同位置元素的关系,能并行处理序列数据,提高计算效率。在处理大规模用户行为时间序列数据时具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