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会好奇,这和数据有什么关系?先让我们简短回顾下微软的发展史。在传统的软件年代,微软的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和浏览器可谓叱咤风云,让其赚的盆满钵满。那个时候用户和电脑系统、互联网、甚至是其他用户之间的交互行为,基本上都是经过微软系统的这道“闸门”,微软无疑扮演了流量入口的角色。可是,随着互联网应用的高速发展,移动设备和App的爆发式增长,更多的数据流向了各种应用的服务器上,微软对于用户数据的掌控力日渐薄弱。必须承认,最近几年微软也在不断地尝试转型,以获取更为宝贵的用户行为数据,例如Office 365和Xbox Live的云端化设计,都是其具体的体现。可是,除了办公和娱乐软件,微软在社交领域并无太多建树。曾经的MSN Message也许是职场社交不错的切入点,可时至今日这个产品已经退出市场,而重金收购的Skype也是不瘟不火,离主流阵营渐行渐远。以前我们圈内有句调侃,叫“Garbage In, Garbage Out”,意思就是:如果数据质量太差,那么就没有办法挖掘出有价值的知识。现在,摆在微软面前的问题更为严重,数据严重缺乏,可能连玩的资格都没有了。此时,收购一家主流的社交网站无疑成为了微软绝佳的选择。
那为什么不是Facebook呢?除了扎克伯格不会卖之外,个人觉得Linked相比Facebook而言是典型的“小而美”。“小”是指LinkedIn市值不高,即使溢价50%之后也只有Facebook的十分之一不到,对微软来说这个成本要低的多,董事会也没有那么多压力。“美”是指LinkedIn的变现能力较高,有实验表明,用户在LinkedIn网站上每逗留一小时,它就能进账1.3美元,而Facebook在这方面的收入仅为6.2美分。这并不是说Facebook的技术能力不强,而是因为各自不同的定位导致。虽然Facebook拥有更高的用户渗透率,用户数据也涵盖了各种想法、兴趣、上传的图片等等,但是这种过于零散化的数据要直接变现有不小难度。对比之下,LinkedIn拥有的职业信息的价值远远大于普通社交网站的价值。专业性用户的数据更易理解和利用,根据这样数据的投放也会更加精准。外加LinkedIn的发展客户大多是不差钱的企业级用户,其盈利模式也就不难理解。相信微软收购LinkedIn之后,可以加强对用户数据的获取和利用,进一步提升其变现能力。
这个时代,可以说“得数据者,得天下”。随着移动和智能硬件的飞速发展,会源源不断地产生越来越多的大数据,也会催生越来越多的创新模式。IT巨头们争夺数据的脚步从不会停止,也许今天微软收购LinkedIn只是好戏刚刚开场。
注:本文部分观点摘自黄申博士5月最新力作《大数据架构商业之路:从业务需求到技术方案》
END
大数据
为大家提供与大数据相关的最新技术和资讯。
扫码关注腾讯云开发者
领取腾讯云代金券
Copyright © 2013 - 2025 Tencent Cloud.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云 版权所有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ICP备案/许可证号:粤B2-20090059 深公网安备号 44030502008569
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证150476号 | 京ICP备11018762号 | 京公网安备号11010802020287
Copyright © 2013 - 2025 Tencent Cloud.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