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越用心 越努力

本文字数:3504字

阅读时间:12分钟

心静

万籁俱寂、星空低垂。在夜晚来临的时候,一个人的世界是安静的,但是这样的安静却是富有思想的。

随手翻开朱乐平老师发表在小学教学数学上面的一篇文章“心静”,它给我带来极大的鼓舞。文章提到:“心静是想过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而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一定是思想和心灵的生活。”

的确,当一个人拥有自己的世界,他\她可能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呈现,当然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呈现方式,不管哪样的一种呈现方式,我们都要尊重、呵护和欣赏。当为师的我们可曾经反思过,我们为什么要苛求一个孩子非要用老师的方式去表达呢?这仿佛是在提醒那些苛求孩子的人,时时刻刻要记得尊重孩子有多么重要。当然,这样不是说我们不去承认老师的作用,而是我们要辩证的看待每一个有着丰富生命和色彩的儿童。

一方面,儿童需要有自我的需要、自我的认知、自我发展的现实;另一方面,儿童需要有表达自我的需要。

儿童如何去表达自我?儿童以怎么样的方式让其它的人去懂得儿童呢?

当然,如果非要强加一种或者一类想法,那么显得过于生硬;而是选择那些符合儿童的认知的直观的事物加以验证。

在与儿童的世界里有一种温度,它时时刻刻能够让孩子们灵动起来,它能够让孩子们愿意表达、乐于思考、善于质疑。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寻找着这样的课堂究竟是什么样的?当我苦苦思索而没有答案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与小学教学有了近距离的接触,为了把这个过程保留下来,我下定决心,用心静的时候书写着心静的文字。

心境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但是要想成为学生的先生,自己首先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首先让自己的学习真正的发生。那么,在教师的专业成长的过程中,如何才能让教师的学习真正发生?结合2017年9月5日晚上聆听了《小学教学》杂志的导读,谈谈自己对教师学习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的学习要常态化

除了暑期,杂志导读是每月开展一次。这一次的导读凝聚了导读人和支持人的深度融合,同时也展示了文章的作者的深度思考。要使得教师学习常态化,我以为,就是每次开始杂志导读之前,教师要首先通读杂志,想一想自己的阅读的困惑,带着问题聆听杂志的导读。

1.带问题参与杂志导读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真正能够让学习发生是在什么时候,是以什么方式,是如何开展呢?很多老师的选择就是日常的学习,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的学习应运而生。杂志导读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充实着老师的生活。比如本期杂志导读之前我在思考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如何领悟作者的教学设计?

由于我思考的是有效教学,其实和本期杂志导读的主题如何经历数学的深度学习有联系和区别。联系都是有效教学是深度学习的必要前提,有了有效教学,学生才可能深度学习。区别是有效教学更多是从教师的层面上思考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的思考。而深度学习则是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进行了思考。虽然说,杂志导读和我的困惑的出发点不同,但是最终的归宿,我们的思考都是通过教与学的过程促进学生的思维的发展。随着主持人的开场白,谈及到第七-八期,全国名师的最新的专刊号。可以学习也可以珍藏。谈到珍藏,我深有感受。我自己就珍藏了小学教学的许多年份的合订本,每每读到这些文章,我学到了许多许多。可以说,深度学习的文章接触过,但是比较困惑的是,如何结合实例理解深度学习。借着这次网络的导读学习,结合了四大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空间、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应结合具体的课例展开,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速度一词的理解是抽象的、是难懂的。但是通过马宇老师的详细的论述,一方面可以感受到导读老师的情境创设是蕴含着问题,有层次,另一方面,导读老师的知识的展开过程是生动的、富有挑战性的。

2.带着反思聆听杂志导读

每每听到导读老师和嘉宾谈论到一个内容的,我就在想,杂志导读的作者怎么能想到了从这些方面来思考,我就在想,当提到了有效教学的时候,作者会提到刘加霞老师的书籍。当提到了深度学习,导读老师会举出一堆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为什么可以做到这样呢?

第一,作者大量的阅读了相关的专业书籍。

第二,作者能够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或者解释自己的观点。

第三,作者善于运用优化的方法来。

二、教师的学习要结构化

通过听杂志导读,我要把听到的专家的观点、专家的案例分享、专家的案例解读等内容结构化。此次学习,我最大的感悟是教师的学习要结构化,比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几个词。

1.思维

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理解、融入、求联、整合的过程都是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围绕深刻学习分享大师的精彩课例。思维外显要借助到活动经验。

以陈海燕老师导读,概念教学为例,14篇文章导读,数与代数领域的深度的文章,借助情境、立足经验。

2.心理

本质属性,概念教学就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看到问题情境和本质,学生经历了观察等过程。理解本质属性,姜荣富老师给出了具体的阐述。比和除法的联系起来的好处是什么?数学的公理化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倒摄抑制的影响和作用。和就是建立联系,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

本次杂志导读能够学习到的有效学习就是在杂志导读之前带着问题参与、带着反思进行回顾、带着结构的思路整理学习的内容,这就是我的学习和收获。我相信,在杂志导读的引领下,教师的学习能够真正发生,教师的专业成长能够真正实现!

心净

书,有多种!概括地讲,只有三种:那就是有字的书,无字的书和心灵的书!

有字的书写尽了世间百态和人情冷暖!有的书籍描述了历史的发生发展过程,人类的不屈不挠的历史!这样的书籍把历史山河的过程一览无余!有的书籍描绘了历史这个时间长河里的人的故事!倘若把所有书籍囊括其中,我以为就是历史的时间脉络和人物的故事岁月!

无字的书,让人感觉不知是为何物!人会怀疑世界上有无字的书吗?我以为,所谓的无字的书也就是生活!其实,每一个人都是一本书!这本书只能让我们看到书名――名字,这本书本身就是无字的!但是,这本书却是丰厚的!它有着日子流逝的痕迹,在随风的日子里像风铃一般!用心品读这样的书,你会感觉到人间最美四月天,你会欣赏到映日红花别样红,你会站在桥头看风景,你会一览众山小!这样的书可以取名为《风中柳絮》或者是《我――一个痴情于教育的人》!

心灵的书,这样的书更是我们闻所未闻,听所未听的书!它却是真实存在的书!那就是我们自己!提到心灵一词,又惦念起王阳明的《最神奇的心学》!给人感觉有些唯心主义的感觉,其实,它是成就心灵的书!心灵的书,于我就是心灵育心灵,曾看过,教育当有一颗长久如云漂泊的心!我感到,教育是一本走近心灵的书!每一个为师的人,都是一本育心的书!

教书育人7载,走过无数个日子,育心的想法是一直坚守的理想,也是现实中执着追求的实践!

有字的书是世界的所有书籍;无字的书是独立的生活世界;心灵的书是为师的人们的象征!

书、生活、教师――教育。

心镜

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始终不忘初心。教育的使命感召唤我们。教为学之始,学为教之终。教为了学,学促进了教。 阅读与思考需要促进教学。一种好读是促进教与学。

写文需要如此。有人说,写文需要投入情感。我以为,写文还需要做得下去。一种实践的取向。当实践里遇到了困惑与苦恼,写文如井喷般爆发。当实践里遇到了浪漫与曼妙,写作如瀑布般一泻而下。

与其说是写文投入多少情感,不如说实践投入多少心血。只有当自身亲力亲为,自身为课而煞费苦心,这样的写作才是真实的。这样的写作才是有根的。仅此而已,不绝于此。自身为人之生命成长,这样的写才是意义的!仅有真实不足,仅有意义不够,要有真实的意义。

有人以儿童角度看问题,有人以传统立场看问题,有人以超越立场审视问题,有人以立体观架构问题。 因此,不同出发点下有同有异。如此出发,儿童是生命。儿童是发展的人。

儿童是会游戏的。儿童是可接受的。这些都是同。相异的是,更加关注的是什么?

“和”是融合。“和”是取长补短 。“和”是汇聚万物于一体。“和”是取精华于一体。因此,和而为之, 微精致知。

“微精”是细微处存在真知。于是,我从自身处寻找差距,同样的文章,自己还是不够精微。与此同时,我也要反思,不同数学知识的价值是提高微精度和敏感度。

备注:谦卑地学习、谦卑地明白自身的不足、谦卑地接纳真理。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611G0WPZ8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