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社区首页 >专栏 >无人机巡逻喊话、疫情排查、送药消毒,抗疫战中机器人化身钢铁战士!

无人机巡逻喊话、疫情排查、送药消毒,抗疫战中机器人化身钢铁战士!

作者头像
CDA数据分析师
发布于 2020-02-21 07:13:12
发布于 2020-02-21 07:13:12
745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CDA数据分析师CDA数据分析师

整理 | 夕颜

出品 | CSDN(ID:CSDNnews)

这场抗疫战争似乎格外漫长,但回头细数一下才发现,自疫情爆发以来,也不过半月之久。在接下来的几个半月中,抗疫战仍将继续,各方力量也要绷紧神经继续战斗。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全民抗战中,我们见证了AI的实力,抗疫战中出现了以各种形式存在的AI“战士”,代替人类的血肉之躯走在一线,以实力打破之前人们对其实力的质疑,比如旷视科技的AI测温仪已散布在北京地铁通道中,用“人体识别+人像识别+红外/可见光双传感”方案,以15s/人的速度测量体温,鉴别发热热人群;再如商汤科技推出的“AI智慧防疫解决方案”,通过AI对疑似患者肺部CT影像进行病灶的自动检出、定位、弥漫性程度的多维分析并生成自动报告,等等。

在抗疫前线上,形式各异的医疗服务机器人也格外引人注意。它们形态各异,有的像医务人员一样奔走在各个病房中,有的像医生一样可以看病问诊,填充着宝贵的医护人员空缺。

这些机器人可以做到什么?经过这场真枪实弹的练习,我们可以看到机器人在医疗市场中还有哪些巨大的潜力呢?目前的机器人在技术水平上能够满足哪些医疗场景的需求?在哪些方面能力还有所欠缺呢?通过这篇文章,我们来系统地捋顺一下。

01 物流配送,把“武器”运到前线

在抗疫战中,最早一批,最常见的机器人,便是物流配送机器人,比如近日京东物流在疫情核心区武汉已基本完成机器人配送的地图采集和机器人测试,为了更好地实现机器人配送常态化,京东物流正在从各地抽调配送机器人驰援武汉。

除了武汉之外,京东物流在贵阳、呼和浩特等地的智能配送站也在正常运营,配送机器人正在不断将抗击疫情所需的物资与用户订单安全可靠地送达。在河北、陕西、江苏等农村地区,京东物流无人机也已开展无人机配送的准备工作,计划为已经封闭的地区提供物流服务。

此前,AI科技大本营曾报道过这种配送机器人,2018年,它初次在后厂村试德得到运行政策许可,在此开启全场景常态化运营,穿梭于附近小区,只需通过手机,用户即可收到送货信息,机器人到达收货人楼下,收货人过来取货即可,非常方便。

02 消毒清洁、送餐送药

疫情爆发最开始的几天,广东省人民医院的两个送药机器人“平平”和“安安”就刷屏了。未来一个月内,还会有100个这样的机器人被送到疫情前线,成为全国首批在隔离房应用的配送机器人。

这些医用配送机器人全名为医院智能配送机器人,它们可以自己认路、记忆超强、不怕病毒,不怕劳累,能够迅速准确地完成物资配送,充好电可以24小时连续运转。

据介绍,这些医用智能配送机器人集成现阶段全国最强的无人驾驶技术,可以自主识别读取地图,自主识别读取工作环境,建立信息库,自主规划路径,完成物资的点对点配送。

前往武汉后,这些机器人将承担起送药、送餐进隔离区以及回收被服和医疗垃圾等工作。输送过程无需人员操作,极大减少了医护人员进入隔离区的频次,起到较好的隔离保护作用。

03 宣传防疫知识,做好科普

被“困”在家中,闲来无事经常会在各种App和新闻中看到无人机巡逻宣传疫情,发现民众没有戴口罩时广播“喊话”的小视频或段子,这些搞笑轻松的视频让人会心一笑消除因疫情紧张的情绪之外,不禁让人感叹技术的力量,因为这样的无人机已经深入到抗疫的各个角落,即使偏远的山区,也不会缺乏它们的身影。

武汉协和医院、同济天佑医院也于近日迎来2台由中国移动和达闼科技捐赠的5G云端智能医疗机器人,其中的5G云端智能服务机器人会在人流最密集的医院大厅导诊、宣传防疫知识,提升病区隔离管控水平,帮助医护人员减少交叉感染。

在街边、小区中,被植入防疫知识的机器人也更加常见,对着这些机器人提出关于疫情的问题,它们便会为大家解答疑惑。

04 无人导诊,避免医患交叉感染

疫情一旦爆发,大量涌到医院的病人会瞬间让洁身系统难堪重负,导诊成为医院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

1月份,猎豹移动投资的猎户星空将两台智能机器人送到了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其中一台智能服务机器人,由六麦克风阵列、多摄像头模组、激光导航雷达等组成,可实现无人导诊,自动响应发热问诊、引领病人及初步诊疗,并可实现医生对病人的远程诊疗,避免医护人员与病患直接接触而发生交叉感染可能性。

05 语音机器人,5分钟打200个电话并出统计结果

社区疫情排查尤其重要,随着开工季的到来,城市中即将迎来大量返工人员,抓紧时间进行排查工作可不容缓,挨家挨户逐个排查的方式显然无法满足需求。

为了提升排查工作效率,很多社区探索用AI语音系统,借助人机对话的形式,在社区试点智能排查工作。上海普陀区的沃丰时代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语音系统服务,在进行了多轮测试和系统完善后,在2天时间内成功开展语音机器人防疫筛查工作。据工作人员介绍,该系统可利用机器人,在5分钟之内打出200个电话,通过语音机器人自动呼叫目标人群的电话,可以与目标人进行多轮交互式会话,收集和确认信息,包括身份信息、近期活动区域、近期接触人群、近期症状等信息。确认完信息后,语音机器人会自动对信息进行分类统计,每天快速反馈统计结果。这样,以往需要2、3个小时人工打电话,加上统计表至少需要3、4个小时的工作,几分钟内就可以完成。

提供此类机器人的企业还有很多,比如思必驰推出的疫情防控机器人可进行居民回访和信息通知、外来人口排查、健康监测和防护建议,并针对重点人群的疫情信息进行记录和定期跟踪等。

06 训练有素的配药师

2月3日上午,连夜驰援武汉的无锡3台无锡产配药机器人设备顺利抵达武汉红十字会医院。

配药环境中非洁净空气与药液的接触和配药护士手部与溶药器芯杆的接触是主要污染途径。因此,控制空气洁净度和手部接触是降低院感的有效手段。

此次驰援武汉的配药机器人采用深度神经网络学习算法,它自主学习配药和药瓶自动识别,同时具有配药误差补偿。只要前期将药品输入设备自带电脑进行适配,医护人员自此只需按钮操作就能迅速完成配药工序。由于使用了先进的点传感器,配药机器人还可以自动计算西林瓶内容积和调整压强,从而完成定量抽取药液。另外,自旋体机械手在旋转点同时针筒自转,机械爪纠偏针头,精准抽吸,药物溶解度也高。

07 诊断+治疗,机器人可以做得更好

目前,医疗服务机器人可用于无人导诊、自动响应发热问诊、引领病人及初步诊疗,并可实现医生对病人的远程诊疗,利用数据和智能化的技术可帮助医护人员更高效安全地对病情诊断。

除了诊疗,机器人已经有了成功治疗新型肺炎患者的案例发生。据英国《卫报》报道,英国当地时间1月22日,为了防止疫情扩散,美国华盛顿的一家医疗中心使用机器人治疗了美国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负责在特殊病原体病房隔离窗外操作配备了摄像头、麦克风和听诊器等设备的机器人对患者进行检测和治疗。

另外,据澎湃新闻报道,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专家们已用移动心肺仪(ECMO)成功救治了1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属于湖北省首例。不过,据专家介绍,这种手段目前只用于治疗疫情患者中“重症中的危重症患者”。

08 反思国内智能医疗机器人及市场短板

在抗疫战中,AI机器人的贡献大家有目共睹,但就像有些人会发出的疑问一样,机器人能够做的事情依然有限,截至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仍未研制出特效药,机器人治疗也依然以对症和支持为主。毕竟,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研发是一项极其复杂、艰难的任务,其中要耗费的人力、财力、技术力量还远远不止于此,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何时结束,即使是世界上经验最丰富的专家也无法给出答案。

而这次战争,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反思到国内机器人技术和市场的一些短板与缺陷。

比如,虽然相较国际市场,应用场景和需求都很旺盛,但国内智能医疗服务机器人普及率较低。据国际机器人联盟(IFR)统计数据测算,2018年我国智能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34亿元,预计到2025年,我国智能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元。过去10年,全球机器人市场平均增长速度为12%,而我国的平均增长速度在25%左右,连续8年保持世界第一。

但在巨大的市场潜力面前,我国国内机器人市场,国产机器人仅占三成左右,且大部分以组装和代加工为主,往往处于行业的中低端。

业内专家表示,由于我国在精密减速器、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上的核心技术不足,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还不高。

机器人产业的上游是核心零部件,相当于‘大脑’;中游是机器人本体,也就是机器人的‘身体’;下游是系统集成商,目前国内多数企业集中在这一环节。国内在核心零部件上的技术差距主要体现在加工、装配的精度以及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上,机器人产品的不稳定性会造成用户成本增加,从而降低用户的使用意愿。

与此同时,品牌认知度低、特定应用场景缺乏行业标准、产业布局低水平重复建设等也影响了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区域间的同质化竞争比较多,特色化发展较弱。

要提升机器人产业的竞争力,国内机器人厂商急需从中低端产品的生产者向中高端核心技术的研发者转变。

针对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短板,专家建议,对机器人产业的支持,不应只关注机器人整机产品,还要加大对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以及制造加工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支持力度,另外,关键核心技术的基础研发、理论研究、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也需要下一番功夫。

然而话说回来,虽然国内机器人发展在核心关键技术和市场发展中都有一定的问题,但在此次抗疫战中,我们却惊喜地发现国内AI和科技企业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抗战前线,比如旷视、商汤、依图、思必驰、BAT、字节跳动,等等,这些公司以技术的力量和财力,成为前线医护人员的坚实后盾,大数据、AI、机器人等前沿技术经历过这场前所未有的实战的检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期待在未来,研发人员能够利用这些技术,开发出更多有效地治疗和防疫手段,早日战胜疫情!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0-02-12,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CDA数据分析师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AI 医疗公司“战疫”在前线
截止到2月6日,随着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不断发展,全国累计已有31161例确诊病例,26359例疑似病例。不过,由于医疗资源高度短缺,尤其核心疫区的快速诊疗能力出现结构性缺失。
AI科技大本营
2020/02/20
6700
AI 医疗公司“战疫”在前线
智能战疫动态精选:卫健委称最快4-5月份有部分疫苗进入临床试验;苹果推迟低价iPhone发布时间,富士康产能不足50%
机器之心最新推出「智能战疫日报」,围绕「人工智能直接应用于抗击疫情」和「人工智能助力产业应对非常时期各项困难」两大主题,提供相关政策、人工智能应用和解决方案、行业洞察、研究进展等每日动态,便于大家关注趋势变化,辅助决策;同时发布抗击疫情需求、产业需求或难题、人工智能资源等信息,促进产业与技术、场景与资源之间的高效合作。文末识别二维码即可开启订阅。
机器之心
2020/02/26
7130
3秒内完成新冠肺炎定量筛查!全国首个抗疫AI影像系统是怎样炼成的?
1月28日,大年初四,“胸部CT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智能评价系统”,正式在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上线。
量子位
2020/02/25
4510
人工智能赋能各行业人工智能终端无限可期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
用户7742714
2020/09/22
6640
战“疫”防控,医务人员这么做更安全!
对医务人员而言,春节假期是一场坚守岗位、保障国民健康的战“疫”期。 他们需要在一线救治病患、紧急发布疫情方案、组织防疫知识培训、持续补给医患必需品… 乐享小直播程序帮助了上千家医院/学校进行疫情直播培训、会议,我们的医疗行业客户还挖掘了多种多样的用法,一起来看看腾讯乐享能如何助力医疗行业抗疫: 1、通过直播召开疫情防控会议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南山医院)是深圳市的三甲医院,2020疫情初期,他们就决定率先通过腾讯乐享小直播召开全院领导干部及各科室医生护士的新型肺炎防控视频会议,他们认为直播会议能让医
腾讯乐享
2021/02/02
2860
科技抗疫有门道,AI建模和分析背后的加速键
【导语】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牵动着全球人们的心。与过去不同,此次抗疫中,科技发挥了不可低估的力量。尤其是AI技术,无论是影像分析,还是疫情防控,都有着AI技术的影子。从数据采集到训练、应用,AI技术应用的速度在抗疫中至关重要,今年抗疫中诸多AI应用的快速实现,背后的“加速键”倒是什么?请看下文。
大数据在线
2020/06/04
3410
全球抗击COVID-19联盟,GACC(全球抗击新冠病毒肺炎联盟)丨附本周直播日历
COVID-19大流行正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给全球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巨大挑战。全球抗击COVID-19联盟(GACC)将组织一系列在线论坛和研讨会,为世界各地的顶级医疗保健专家构建协作环境,使他们可以分享经验并互相提供技术支持。新抗病毒新冠状病毒肺炎正在全球蔓延,给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系统带来巨大挑战。全球抗击新冠状病毒肺炎联盟(全球抗击COVID-19联盟,简称GACC)将组织在线论坛和学术研讨会,建设全球医疗顶级专家的合作平台,共同分享经验,相互提供技术支持。
可可爱爱没有脑袋
2020/05/19
1.1K0
全球抗击COVID-19联盟,GACC(全球抗击新冠病毒肺炎联盟)丨附本周直播日历
智能战疫昨日精选:美国科研团队首次绘制出新冠病毒关键蛋白分子3D结构;中小企业三项社保缴费部分免征
机器之心最新推出「智能战疫日报」,围绕「人工智能直接应用于抗击疫情」和「人工智能助力产业应对非常时期各项困难」两大主题,提供相关政策、人工智能应用和解决方案、行业洞察、研究进展等每日动态,便于大家关注趋势变化,辅助决策;同时发布抗击疫情需求、产业需求或难题、人工智能资源等信息,促进产业与技术、场景与资源之间的高效合作。文末识别二维码即可开启订阅。
机器之心
2020/02/25
6590
波士顿动力送狗抗疫:头顶iPad,背装对讲机,说是减少医患接触,但性价比真的OK吗?
波士顿动力表示,新冠病毒大流行之后,他们经常被医院问到,机器人能否帮助医护人员减少接触新冠病毒的风险。
量子位
2020/04/24
4970
72小时紧急驰援:CT+AI攻破新冠肺炎「假阴性」困境 | AI战疫
有一群人却无暇顾及窗外的雪景,疫情的时钟滴答作响,他们手下的工作正在争分夺秒地进行着——测试算法、优化产品、整理装机……只因他们背负着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机器之心
2020/02/24
4760
72小时紧急驰援:CT+AI攻破新冠肺炎「假阴性」困境 | AI战疫
疫情中“奔跑”的女性创业者|致敬女性力量
自钟南山院士1月20日通过央视确认新冠病毒人传人开始,我们被困疫情已达48天。无论是抗疫一线的医护工作者,还是参与抗疫的各行各业工作人员,都在一个持续奔跑的状态,而这其中有一半的女性力量。她们外形柔弱,但心力却异常坚韧。  在3月8日致敬女性的日子里,我们特别感谢所有不畏生死守护世界的女性医护工作者,也感谢那些在背后通过科技行动支持抗疫的女性力量。为此,本文对话4位产业加速器中的4位CEO/VP,试图通过她们在疫情压力之下的工作生活状态,来窥探女性创业者的“危”“机”平衡术。  她们分别是真果科技创
腾讯SaaS加速器
2020/06/09
8670
从科技企业的技术驰援,看AI“全链条”抗疫之战
“复工”在各地陆续开始,要说谁最紧张,产业聚集、流动人口集中地区的主管职能部门无疑在列。
用户2908108
2020/02/25
4660
从科技企业的技术驰援,看AI“全链条”抗疫之战
抗击疫情,AI、5G、云计算联手“助阵”,科技公司们倾力驰援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个春节多了一些关键词——武汉、口罩、隔离、延迟复工/开学……
镁客网
2020/02/21
6500
抗击疫情,AI、5G、云计算联手“助阵”,科技公司们倾力驰援
危机丨疫情是“危”,5G是“机”
1、 抗击疫情带来5G发展机遇:抗击疫情“医疗医护场景”、“生活娱乐场景”、“公共安全”和“远程办公和在线教育”四大场景对5G需求迫切;
边缘计算
2020/02/26
3560
从采样到结果报告,未来的核酸检测要实现「无人化」
内容提要: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困扰着全球各国,工作在一线的医务人员更是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与压力。为了解决感染问题以及提高工作效率,自动化核酸检测设备应运而生。
HyperAI超神经
2020/11/25
6170
从采样到结果报告,未来的核酸检测要实现「无人化」
疫情下的区块链企业:11家公司共捐赠6000多万元,发动海外采购渠道
突然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让庚子年的春节蒙上了一层阴影。截至1月28日10时,全国累计共有确诊病例4316例,死亡105人,其中武汉确诊1590例,死亡85例。
区块链大本营
2020/02/21
7030
疫情下的区块链企业:11家公司共捐赠6000多万元,发动海外采购渠道
机器人救治武汉肺炎立奇功!武大中南医院用移动心肺仪抢救患者
截至发稿前,武汉肺炎全国确诊881例、疑似1073例、治愈34例,死亡26例。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
CDA数据分析师
2020/02/21
3790
机器人救治武汉肺炎立奇功!武大中南医院用移动心肺仪抢救患者
我在重症隔离区调试机器人
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很多人的生活都被迫按下了暂停键,但对于医疗机器人行业和机器人背后的技术人来说,他们按下的却是快进键。
养码场
2020/02/26
5740
我在重症隔离区调试机器人
疫情过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会迎来哪些机遇?
新型冠状肺炎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在这期间,大多数人都体验了“给你吃喝、手机和Wifi,但只能待在一间房子里,你能待多久?”这个问题。不知道那些回答“我能待一辈子”的人心中是否有了新的答案。
博士的沙漏
2020/09/03
7080
疫情过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会迎来哪些机遇?
全国3000多名医护人员感染新冠,医疗机器人与智能技术提供解决方案
本文通过研究医护人员受感染的途径,找到医疗机器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和思路,并总结相关医疗发展的一些趋势和特征。
数据派THU
2020/02/27
6680
全国3000多名医护人员感染新冠,医疗机器人与智能技术提供解决方案
推荐阅读
AI 医疗公司“战疫”在前线
6700
智能战疫动态精选:卫健委称最快4-5月份有部分疫苗进入临床试验;苹果推迟低价iPhone发布时间,富士康产能不足50%
7130
3秒内完成新冠肺炎定量筛查!全国首个抗疫AI影像系统是怎样炼成的?
4510
人工智能赋能各行业人工智能终端无限可期
6640
战“疫”防控,医务人员这么做更安全!
2860
科技抗疫有门道,AI建模和分析背后的加速键
3410
全球抗击COVID-19联盟,GACC(全球抗击新冠病毒肺炎联盟)丨附本周直播日历
1.1K0
智能战疫昨日精选:美国科研团队首次绘制出新冠病毒关键蛋白分子3D结构;中小企业三项社保缴费部分免征
6590
波士顿动力送狗抗疫:头顶iPad,背装对讲机,说是减少医患接触,但性价比真的OK吗?
4970
72小时紧急驰援:CT+AI攻破新冠肺炎「假阴性」困境 | AI战疫
4760
疫情中“奔跑”的女性创业者|致敬女性力量
8670
从科技企业的技术驰援,看AI“全链条”抗疫之战
4660
抗击疫情,AI、5G、云计算联手“助阵”,科技公司们倾力驰援
6500
危机丨疫情是“危”,5G是“机”
3560
从采样到结果报告,未来的核酸检测要实现「无人化」
6170
疫情下的区块链企业:11家公司共捐赠6000多万元,发动海外采购渠道
7030
机器人救治武汉肺炎立奇功!武大中南医院用移动心肺仪抢救患者
3790
我在重症隔离区调试机器人
5740
疫情过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会迎来哪些机遇?
7080
全国3000多名医护人员感染新冠,医疗机器人与智能技术提供解决方案
6680
相关推荐
AI 医疗公司“战疫”在前线
更多 >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
查看详情【社区公告】 技术创作特训营有奖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