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用于研究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Distortion/Interaction-Activation Strain模型

用于研究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Distortion/Interaction-Activation Strain模型

作者头像
用户7592569
发布2020-07-27 15:51:24
1.5K0
发布2020-07-27 15:51:24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量子化学量子化学

Activation strain model或者distortion/interaction model是一种能量分解的方式,最早由F. Matthias Bickelhaupt在1999年建立,称为activation strain model,随后在2007年Kendall N. Houk也提出了相同的方法,称为distortion/interaction model。在2017年,Bickelhaupt和Houk在Angew上合作发表了此种方法的综述。在这篇综述中,这种方法被命名为Distortion/Interaction-Activation Strain (DIAS) Model。使用DIAS模型可以定量地研究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

在DIAS模型中,沿着反应坐标ζ,势能面ΔE(ζ)被分解为两项:反应应变能ΔEstrain(ζ)和相互作用能ΔEint(ζ),因此DIAS模型本质上是一种能量分解的方式

ΔE(ζ) = ΔEstrain(ζ) + ΔEint(ζ) (1)

其中ΔEstrain(ζ)一般为正值,意义是反应路径上因反应物分子的形变造成的能量的升高。由于ΔEstrain(ζ)与反应物的形变有关,它由反应物的刚性和反应机理决定。ΔEint(ζ)是形变状态下的反应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能,通常是一个负值,与反应物的电子结构和反应物相互靠近时的朝向有关。

ΔEstrain(ζ)和ΔEint(ζ)的相互影响决定了势能面的形状和能垒的位置。例如,在过渡态处,势能面在反应坐标方向的导数为0

E(ζ)/dζ=0 (2)

因此

Estrain(ζ)/dζ = −dΔEint(ζ)/dζ (3)

反应坐标在DIAS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反应坐标ζ一般由IRC计算得到。反应坐标ζ随后又会被投影到一个关键的几何参数上,这个关键的几何参数必须可以描述整个反应进行的程度,例如D-A反应中形成的C-C键的键长,一般会把这个几何参数也称作反应坐标。以反应坐标ζ为横坐标,ΔE(ζ)、ΔEstrain(ζ)和ΔEint(ζ)为纵坐标作图,可以得到activation strain diagram (ASD)。

那么ΔEstrain和ΔEint是如何计算的呢?如图1所示,以D-A反应的过渡态为例,首先ΔE是很容易计算的,只需要将过渡态的能量和平衡结构下反应物总能量作差即可。

图1. DIAS模型实例

由于已经计算出了ΔE,根据式(1),我们只需要计算ΔEstrain或ΔEint中的任意一个,通常是ΔEstrain,即可求出另外一个(ΔEint)。ΔEstrain的计算也十分简单,只需要将过渡态结构下的两个反应物的片段分别取出来算单点能,再与平衡结构下的反应物能量作差即可。

图1展示的是对势能面上的一个单点(过渡态)做DIAS分析,实际研究中需要对整条反应路径进行分析,否则可能会得到错误的结论。

如图2所示的ASD,展示了反应A和B的ΔE、ΔEstrain和ΔEint随反应坐标的变化趋势。反应A和B在相同的反应坐标下有相同的ΔEstrain,但是反应B的ΔEint更低。若我们仅仅在过渡态处做DIAS分析,得到的结果是反应A和B的ΔEint接近,但是反应A的ΔEstrain更高。同时可以知道反应A的活化能垒也比反应B高,于是我们可能会错误地认为反应A的活化能垒高是因为反应A的ΔEstrain更高,然而实际上是ΔEint对反应的活化能垒高度起着决定性作用。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不同反应的DIAS分析必须在相同的反应坐标下进行。在图2的例子中,反应A和B的过渡态是在不同的反应坐标下,因此无法比较DIAS分析的结果。

图2. ASD示意图。黑线代表反应A的ASD,蓝线代表反应B的ASD,此处假设反应A和B具有相同的ΔEstrain

DIAS已经被成功应用于众多反应体系。使用DIAS分析可以定量地研究反应过程,从而更好地设计反应。后续我们会继续介绍一些反应实例分析。

参考文献:

[1] F. Matthias Bickelhaupt, J. Comput. Chem. 1999, 20, 114

[2] Daniel H. Ess and Kendall N. Houk, J. Am. Chem. Soc. 2007, 129, 10646

[3] Israel Fernandez and F. Matthias Bickelhaupt, Chem. Soc. Rev. 2014, 43, 4953

[4] F. Matthias Bickelhaupt and Kendall N. Houk, Angew. Chem. Int. Ed. 2017, 56, 10070

[5] Fang Liu, Yong Liang, and Kendall N. Houk, Acc. Chem. Res. 2017, 50, 2297

[6] Dennis Svatunek and Kendall N. Houk, J. Comput. Chem. 2019, 40, 2509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0-05-26,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量子化学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